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丨有事儿咋办?“院坝协商”呗!
“院坝”,指房前屋后的平地。在西南乡村,院坝是村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大家在这里晾晒谷物或休憩闲聊。
当“协商”走进“院坝”,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如今,在贵州省政协的持续推动下,“院坝协商”已经在贵州各地落地开花。
4月12日,当“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记者团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白垛村,一场沾着“泥土味儿”的“院坝协商”会正在进行。一户人家门前宽敞的小院里,40余人围坐在小板凳上,有的正举手争取发言,有的正一边轻拍着熟睡的孩子一边侧耳倾听。
“现在游客们都说环境卫生变好了,但我发现村子里的鸡、鸭、鹅经常在村道上乱跑,能不能规范一下?”
“咱们的议题里说要杜绝野外用火,我想问一下需要焚烧秸秆时怎么办?”
……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从民风民俗聊到环境卫生,讨论氛围热烈。面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协商会的主持人,施秉县政协委员、白垛乡党委组织委员田永安一一回应记录。对于大家达成共识的议题,他立刻在白板上打个勾。
“院坝对村民们来说,是就地就近的选择,大家参与起来更便捷,心理上更放松,积极性自然也越来越高。”田永安说,现在大家遇到大事小事都会拿到协商会上讨论,少则十余人、多则六十多人,“议题通过后,我们会把协商结果递交给村两委作为决策参考,有的也会提供到县乡,自上而下助推工作落实。老百姓的想法,就这样从‘共识’变为‘现实’。”
“通过协商,我们在发展以红六军团战斗遗址为核心的红色产业,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为优势的绿色产业和以优质烤烟、精品水果、中药材为特色的金色产业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从而以‘三色’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108.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97万元。”说起“院坝协商”的成果,白垛村村支书罗应民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
其实,“院坝协商”是一个统称。记者发现,省政协2022年印发实施的《贵州省政协“院坝协商”工作规则(试行)》中,“院坝协商”是指在农村一线,以院坝、凉亭、长廊等亲民休闲场所为载体,由政协组织主导,有政协委员参加,就地就近、简捷便民、务实有效开展的基层民主协商活动。在贵州各地,“院坝协商”并不拘于形式,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彰显地方特色,为乡村治理贡献“政协方案”“政协智慧”“政协力量”。
“院坝协商”究竟要协商什么?在一次次的实践探索中,答案逐渐清晰:既可以聊一聊红白事酒席上一桌最多几个菜避免攀比、家门口的垃圾怎么清理这些“小”事,也可以协商村子应该种什么作物、怎么做好森林防火这些事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的“大”事,议题取决于群众需要。总之,只要是大家的烦心事、揪心事,都可以成为“院坝协商”的议题。
有事儿咋办?在院坝里坐下来,一起协商呗!
(活动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