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8日电(张美 吴玲 李忠华))在剑河县岑松镇屯州村,八百多个传统手工粽,不到两小时就被顾客抢购一空。

  一大早,“粽娘”邰胜珍就背着竹篓去采摘粽叶,为制作传统手工粽做准备。清洗粽叶、浸泡糯米、烧制草灰,过滤、搅拌,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准备好包粽子的食材后,只见她捋好粽叶,将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状,将糯米填充进粽叶里,封口、捆绑,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

邰胜珍在洗粽叶。张美摄

邰胜珍在洗粽叶。张美摄

  “我包的粽子主要是碱水粽和灰粽,碱水粽比较受欢迎。我的碱放得很合大众口味,煮的时间也比较长,虽然比较费柴火,但是这样的粽子就很糯,口感很好。”邰胜珍说。

  邰胜珍做传统手工粽子已经有二十多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粽娘”。碱和糯米的配比、草灰和糯米的融合、火候的掌控,她都有自己的一套秘诀。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讲究的包制工序,她家的粽子声名远播,广受消费者青睐,

  “姨妈,我要的粽子弄好了没?今年我想多拿点,送给朋友。”“姨妈,今年我们想和你买一千个粽子,给厂里的职工发福利,大家伙就好你家这一口。”每逢端午节,附近很多顾客纷纷上门来跟邰胜珍买粽子。

传统手工粽。张美摄

传统手工粽。张美摄

  “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她家拿粽子,她做的粽子口感特别好,而且都是原生态的,所以我们一直选择她家的,我是老顾客了。”前来买粽子的李先生提起邰胜珍的粽子赞不绝口。

  除了顾客上门买,工厂直接订,邰胜珍还专门拿粽子去集市上卖,一个粽子两块钱,由于口感好价格实惠,很快就在市场上占了“鳌头”。

草灰糯米。张美摄

草灰糯米。张美摄

  “去年端午节期间,我卖出了四五千个粽子,蛮好卖的,今天七点钟拿了八百多个粽子来卖,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完了,这个端午节卖六千多个粽子不成问题。 ”邰胜珍满怀信心地说。

  来来往往的食客,寻得了记忆中的味道;芳香四溢的粽子,寄托了一份舌尖上的乡愁。端午时节的一个小粽子,诉说着专属于中国人的特殊情感。(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