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29日电 题:贵州雷山:除夕日的“赶年场”

  记者 蒲文思

  “老板,小米鲊粉蒸多少钱一碗?”

  “30元,只剩下最后一碗咯。”

余书云在自家摊位售卖腊味年货。蒲文思 摄

  28日11时许,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城关农贸市场,年过六旬的余书云在摊位前忙得不可开交——自制的“家乡味”年夜菜即将售罄,黑毛猪腊肉、血豆腐、鱼酱酸、糊辣椒等当地土特产年货也特别紧俏。当日迎来乙巳年除夕日,亦是雷山县“赶年场”的最后一天。置办年货,采买新鲜蔬果、订购年夜菜……街道张灯结彩、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

  在雷山县城关农贸市场做生意近三十年的余书云,主业做美发,副业卖土特产。每年“赶年场”是她最为忙碌的时刻。自2024年11月开始,余书云就着手和农户采购黑毛猪烤制腊肉、香肠,制作鱼酱酸、腌汤等土特产。

余书云向记者介绍自家土特产年货品类。蒲文思 摄

  “每年靠年关这三个月售卖土特产,能挣十余万元。这次‘赶年场’卖了200多碗黑毛猪扣肉、蛋饺和小米鲊粉蒸,还有不少客人要下订单我都来不及做了。”余书云笑道。

  “起初是熟人朋友找我订购,因为这些‘家乡味’在外面难得吃到,他们带出去后分享给外省的朋友,现在浙江、江苏、福建的客人也来联系我购买。”余书云给记者翻看着手机订单记录,她正计划着今年学做电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雷山土特产。“电商现在很火,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想学一学,让更多外省朋友品尝到我们雷山的特色‘年味’。”

杨昌英的农产品年货小摊吸引客人。蒲文思 摄

  临近12时,城关农贸市场一角,38岁的杨昌英卖完了最后两篮自家种植的“粉玉”品种草莓。这次“赶年场”除了带来草莓,她还带来近百斤黑毛猪腊肠、蜂蛹、蚂蚱、鹌鹑等农特产品,引来不少客人驻足选购。看中腊肠的品质,留在雷山过春节的重庆企业家彭文武当即购入了五斤。

  “今年春节还未到,我就已经陆续购买了近万元的雷山土特产送给亲朋好友们。‘赶年场’是购买优质农特产的好时机,今天正好是除夕,我也准备买些农家食材做顿健康美味的年夜饭。”彭文武笑道。

杨昌英摊位售卖的农副产品。蒲文思 摄

  因看中贵州发展“大健康”产业,从事生态农业技术研究的彭文武瞄准雷山县生态种植、养殖市场,已扎根当地发展十余年。“雷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生态优势,生态养殖的黑毛猪、黄牛制成腊味、年夜菜等特色年货,很有市场。我的企业是做绿色饲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也是致力于推动当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助力黔货出山。”彭文武说。

  土特产年货受青睐,进口年货也不赖——泰国山竹、美国车厘子、印度尼西亚榴莲……在城关农贸市场一家占地不到30平米的水果店里,20余种涵盖进口和国产的新鲜水果整齐摆放,店主余书亮夫妇正忙着给客人称重散装水果、挑选水果礼盒。

雷山县城关农贸市场果品琳琅满目的水果摊。蒲文思 摄

  “三天‘赶年场’抵得上我们三个月的营业额。”在农贸街经营水果店近三十年,余书亮感言,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水果“年货”市场也越做越大。“以前老乡们从外省回家过年,都是大包小包的从城里带回年货,多数进口水果也只能在大超市和精品水果店才能买到,现在在我们这条老农贸街,想买什么水果应有尽有。”

雷山民众“赶年场”选购春联。蒲文思 摄

  扫码、付款,左右手各提一盒车厘子和阳光玫瑰青提礼盒的“00后”女孩杨丽兰随即搭上一辆的士,启程前往距离雷山县城20余公里的老家——凯里市三棵树镇。此时临近14时,农贸市场人潮亦慢慢散去,人们大包小包、手提肩扛,脸上洋溢着归家的喜悦,期待着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完)

【编辑: 】关闭本页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