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30日电(郭小旭 王珺 肖艳会)你会为了什么,放弃在城市,重返农村?为吃上一口家乡的好肉。这就是在外打拼4年,返乡创业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95后”吴高鹏会回答:一口美味地道的黑毛猪肉。

  弃城返乡——只为追寻一口好肉

  2021年的一天,在贵阳工作的25岁吴高鹏,拿到多项身体指标“亮红灯”的体检报告,看着办公桌上刚送来的外卖——“没有肉香味的小炒肉”,心情复杂。

  1996年,出生于黔东南州锦屏县三江镇的吴高鹏,2017年大学毕业后,在贵阳从事汽车市场销售工作。因表现出色、业绩突出,短短几年他便被提拔为区域经理,薪资待遇丰厚,前途光明。

  职位越高,工作越忙,让独自在贵阳打拼的吴高鹏感到很迷茫。“每天都是对付着吃饱就行。那时也没觉得肉不香、菜不美,有什么问题,直到身体亮了红灯,我才开始关注食品健康。”

  随着对食品安全关注的加深,吴高鹏越发想念家乡的黑毛猪肉。

吴高鹏(图左)在第五十一届养猪产业大会(广州)与客户交流。

  “我们的猪肉好得没话说!都不用什么调料,撒点盐、拌点酒,火上一烤,隔老远都能闻到香味,吃起来更是肥瘦合适,肉质爽口弹牙……”吴高鹏萌生了回家乡养黑毛猪的想法,“我想让自己和更多人,都能吃到来自大山的健康好肉。”

  2021年下半年,吴高鹏一边上班,一边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乡的黑毛猪养殖情况,为回乡创业做准备。就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他的创业伙伴和一生伴侣。

  因猪结缘——遇到他的“猪猪”女孩

  某天,在刷短视频时,吴高鹏被一位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女孩和她的“黑猪军团”深深吸引……

  1996年,出生在黔东南州麻江县大山深处的苗族姑娘杨光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获得者。2015年,杨光珍顺利考入大学,就读临床护理专业。2019年,创办贵州三珍牧业有限公司和三珍牧业有机农场。

  本应是医院里温柔的白衣天使,杨光珍却对养猪情有独钟,2018年从临床护理专业毕业后,杨光珍毅然回到黔东南州麻江县从一名养猪学徒、杂工开始学起。

  “谁说养猪就不能高大上?”2019年,杨光珍约了伙伴,一共9个大学生创办了企业和农场。

  资金有限,创业者们白天拉建筑材料盖猪舍,锄地、挑粪、施肥,种植喂养黑猪所需的中草料,晚上共同研习养殖技术,用青饲料和中草药给黑毛猪调配“营养大餐”。他们还通过直播,让网友们亲眼见证黑毛猪的快乐生活。粉丝留言说:“这猪活得比我滋润!”

  正是这些快乐、阳光的田园创业视频,把同样想返乡创业的吴高鹏深深吸引。并联系上了杨光珍的创业团队。

  2022年6月,吴高鹏带着100万元与管理和区域销售的经验,加入企业,从零开始学习养殖技术。吴高鹏的加入,让整个团队的经营管理得到规范和提高,线下销路也得到巩固和拓宽。

  2022年,三珍牧业有限公司业绩达到顶峰,年成品猪出栏头数从100头发展至1000头,年产值达到200余万元。

图为获奖证书。

  同年,杨光珍团队自我供养订单式循环经济营业模式的《黑珍“猪”——最美女猪倌深山闯出乡村振兴致富路》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银奖。

  这一年,杨光珍与吴高鹏也在朝夕相处中,渐渐萌生爱意,两人也从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变成甜蜜的创业夫妻。“家乡是我们的福地,黑毛猪是我俩的媒人。”

  负债再创业——2年扭转盈亏营收800万元

  2023年初,夫妻俩的养猪事业却面临抉择,一起创业的伙伴因各种原因逐渐离开。短暂辉煌后,面临解散,赚的钱还贷和分账后全部清零。

  吴高鹏与杨光珍却还是舍不得黑毛猪,决定背水一战再次创业,向亲朋好友借了40万元,继续发展黑毛猪事业。夫妻俩选址在丹寨,交通更便利且家家户户养殖黑毛猪的地方。

  与第一次创业,“重基建、不断扩大规模”不同,这次夫妻俩采用“以销养建”的方式,克服启动资金少的短板。

  2023年3月,吴高鹏与杨光珍注册耘山里生态种养殖循环家庭农场:首先建起了标准冷冻库和猪肉分切包装车间,通过“以销养建”的方式,稳扎稳打,陆续建起了育肥场与母猪繁育场。

图为杨光珍与吴高鹏。

  根据当地黑毛猪的特点,夫妻俩取了一个形象的“凸嘴黑毛猪”的品牌名。

  因为生产的黑毛猪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肉质鲜美,在深圳、广州、佛山等地大受好评,市场平均售价达55元/斤,供不应求。

  经过两年的深耕,不仅有了珠三角某企业的稳定订单,还得到该企业的投资,支持扩大生产。

  2024年,通过“公司自养+农户收购”的方式,他们完成了1000余头黑毛猪的中高端鲜肉销售,销售额达到800万元。

  “现在不愁销路,就是产量跟不上,所以我们不仅要自己扩大养殖规模,还要发展周边更多农户合作,一起赚钱。”

  2025年,夫妻俩还在布局,生产猪油、黑毛猪肉干零食和黑毛猪腊味零食,不仅能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也能让更多不爱做饭的城市白领,开袋就能吃上美味的黑毛猪肉。

  就这样,夫妻俩与当地农户实现了双赢,2024年向周边农户采购生猪800余头,覆盖周围3个乡镇200余户农户,带动合作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乡村处处有好物,乡村也能创造奇迹,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也能回到农村,建设家乡,成就自己。”杨光珍和吴高鹏如是说。(完)

【编辑:张伟 】关闭本页
【编辑: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