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15日电(车逢路)秋日里,薄雾尚未散尽,贵州省镇远县羊场镇龙洞村的辣椒基地已是一片“红海”。村民蒋荣成头戴草帽、挎着竹篮,在葱郁的辣椒地里熟练地采摘,“今年的辣椒长势还可以,价格也不错,老板直接到地里收购,现款现结,我们心里踏实。”蒋荣成边说边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笑容像熟透的辣椒一样灿烂。

村民们正在采摘辣椒。江春健 吴贤和供图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一条“订单”锁两端

  “过去种辣椒最怕卖不掉,如今合同一签,心里就踏实。”芽溪村村民张陈真把刚刚过秤的900多斤鲜椒码放整齐,又转身回到分拣线继续“挣双份工资”。她口中的“合同”,正是镇远县推行的“政府搭台、企业联农、订单保收”模式。

  今年,贵州妩阳红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2730亩辣椒种植订单,带动周边120余人稳定就业。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妩阳红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肖亮亮介绍:“今年全县预计收购川椒长线和顺直42共850万斤,川椒长线每斤2.1元,顺直42每斤1.5元,品质、卖相较差的辣椒也按每斤1.2元保底收购,保障老百姓收益。”

  2021年以来,镇远县累计投入2890万元扶持辣椒产业:650万元用于妩阳红扩建生产线,2000万元注入乐豆坊升级酸汤加工,2025年,240万元采购2160万株优质种苗直发9个乡镇。涉及4000户1.4万人。通过一系列政策、资金扶持不仅降低种植成本,而且提高了辣椒商品率和酸汤加工能力,带动群众生产增收,农业增效。

  合作社进村田间收购——一串“组合拳”稳增收

  在羊场镇,青耘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青正带领工作人员在田间收购点仔细查验品质、过秤登记。“我们在羊场镇周边20个村都设有辣椒收购点,老百姓把辣椒从地里摘出来,直接卖到村里的收购点,统一收购后拉到羊场镇辣椒中转厂,再用大货车拉到烘烤厂。目前每天新鲜辣椒量大概30吨到40吨。”蔡青说。

  运输车抵达厂区后,工人们迅速卸货,或驾驶叉车,或手动搬运,将辣椒转运至仓库或直接送入预处理车间。车间内,自动化及半自动化清洗、分拣、切割流水线高效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专注忙碌。

  贵州省红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浩介绍:“我们加工厂每天对辣椒进行筛选、烘干后销往遵义、重庆、武汉等地。”支撑这条高效产业链的,是羊场镇20多家合作社联合成立的镇远县辣椒协会。羊场镇党委、政府积极搭建产销对接、信息共享平台,后续将持续提供资金扶持与专业技术指导。

  今年羊场镇种植辣椒1.4万亩,亩均收益达4500余元,带动2820户均增收6000余元。羊场镇党委书记雷志雄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全产业链薄弱环节,在品种改良、品牌打造、市场拓展上下更大功夫,推动辣椒产业向更高质量迈进。”

  链条拉长附加值升——一座工厂托起“椒”阳

  尚寨乡辣椒烘烤工厂内,机器轰鸣,工人三班倒不停歇。重庆雄贵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的烘烤中心,现运行2条烘烤线、2个静态烤房,日烘烤量达60余吨生鲜辣椒,解决了8000亩辣椒种植需求,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预计还将建成3条烘烤线、5个静态烤房。

  “目前我们有三十几个工人,三班倒不停歇,主要处理子弹头、辣椒王、酱椒几个品种,在加工过程中,我们的烘干设备可以实现自动进料、自动烘干、自动出料,能够进行24小时大批量连续式烘干。加上智能化、集中化的控制系统应用,可以将辣椒烘干过程中的温度、时长等始终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保证辣椒烘干品质。”尚寨乡辣椒烘烤中心主管骆宏介绍。

  尚寨乡还争取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450万元,建设集辣椒交易、仓储、烘烤为一体的仓储中心,进一步深化延链补链,增强辣椒产品竞争力。

  截至2024年,尚寨土家族乡辣椒种植面积达8000亩以上,种植农户1000户,实现经济产值3200余万元,辣椒产业已成为当地致富产业。

工人把烘干后的辣椒分拣打包。江春健 吴贤和供图

  融合赋能升级路径——一条“产业链”带全域

  2025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5.4万亩,涉及12个乡镇、110个行政村,参与种植农户约12000户,受益人数22.1万余人次,户均增收3000元。预计年产量6.28万吨,综合产值2.17亿元,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初步产业链。

  县农业农村局成立经济作物工作专班,出台《镇远县辣椒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累计投入资金2890万元,用于种苗补贴、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技术员+带头人”推广体系,推广优质新品种和绿色种植技术,解决农户实际困难。

  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效率。融合打造辣椒生产、加工主体,全县现有酸系食品初加工企业6家以及种植主体21家,抱团合作建设镇远酸汤研发中心,引进天然味肽技术,做强镇远酸汤品牌。

  镇远县将继续强化技术培训与推广,培育壮大生产加工企业,加强市场风险防控,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完)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