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协作结硕果 粤黔同心促振兴
自2021年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道与贵州省惠水县芦山镇结对帮扶以来,沙面街道秉持“应芦山所需,尽沙面所能”原则,累计投入278万元,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治理提升等领域精准发力,为芦山镇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谱写了一曲“东西协作促发展,山海情深向未来”的动人篇章。
出山入湾:“小豆腐”走进了“大湾区”
分区明确的芦山镇朝阳社区三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内豆香四溢,先进设备有序运转。曾是惠水人家常菜的芦山豆腐,因技术滞后、市场饱和一度落寞。沙面街道结对后,通过多次调研推动其登陆沙面街道美食节,并促成与“群烨集萃”平台合作,让这道传统美味成功端上大湾区餐桌。
以此为起点,沙面街道持续助力芦山镇深挖特色资源,相继推动菜油加工、面条加工、仓储建设等项目落地,为“芦山三宝”(豆腐、面条、菜籽油)打通了进入荔湾区市场的高速通道,让本地特色产业焕发新生机。

渔湾村产业路
回应呼声:“小工程”守护“大民生”
“有了这些防撞栏,以后骑车、开车都放心多了!”水井坡村村民裴成祥望着新装的护栏,难掩喜悦。该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临崖路段曾是群众出行的“心病”。沙面街道获悉后,投入10万元支持安防工程建设,建成400米防撞护栏,为村民筑牢安全防线。
在渔湾村上卢寨,500亩沿河土地是村民的“饭碗田”,但泥泞道路曾让农耕之路充满艰辛。2024年,芦山镇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和沙面街道对口帮扶资金78万元建成3.3公里产业路,串联起渔湾村稻蛙、茭白、花椒三大基地,让“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成为历史,这条“幸福路”“致富路”被村民深深铭记。

格我村蛮江寨人居环境治理
交流互鉴:“小机制”推动“大治理”
“六月相约到蛮江,风吹稻叶粽子香……”格我村蛮江寨的山歌,唱出了村民对环境蜕变的欣喜。过去,这里因村民卫生意识薄弱,人居环境差。沙面街道发挥“城市会客厅”治理经验优势,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搭建交流机制,以蛮江寨为试点投入30万元,完成450米产业路和550平米农用晒谷场建设。在此基础上,帮助蛮江寨探索出“十带十促”“五员治寨”等治理模式,深化“两清两改两治理”成效,村寨“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
如今的芦山镇,产业兴、设施齐、人心暖。两地将持续深化协作机制,让这场跨越山海的帮扶情谊,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续写更多精彩篇章。(陈云 冉立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