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水县,一幅以“小县大爱”为底色的养老画卷,正沿着社区与机构平稳有序铺展。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专业照护,到社区食堂里飘出的暖心饭香,再到养老服务站中的欢声笑语,这座县城正用细致入微的设施与服务,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温情网络。

  走进惠水县濛江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理疗室内几位老人正在护理员的陪伴下进行康复训练。作为惠水县“三级五类”嵌入式养老机构之一,这处近两千平方米的空间自2022年10月投入运营以来,已成为不少老人日间的第二个家。从肢体训练到生活照料,从精神慰藉到日常陪伴,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专业与温度。

护理员陪伴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护理员陪伴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在护理方面,我们必须通过正规培训持证上岗,在护理事宜上,我们会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制造一套护理方案。”濛江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院长罗文琴介绍道。

  临近中午,惠水县涟江街道璟秀社区老年食堂渐渐热闹起来。八菜一汤、仅需十元的暖心套餐,不仅温暖了老人的胃,更成为他们相聚交流的社交空间。这里不仅是“饭堂”,更是社区的“情感驿站”。除了日常供餐,还延伸出居家上门、助浴清洁、定期送餐等服务,日均服务超过300人次。

  “我们得到他们这种服务是非常满意的,希望他们这个食堂办得越来越好,让大家吃得满意,吃得放心,让每个家庭都安心。”惠水市民易亚勇说。

老年食堂的暖心饭菜

老年食堂的暖心饭菜

  在涟江街道幸福社区养老服务站,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作为搬迁社区的配套养老设施,这里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更联动社区卫生服务室开展定期体检,实现“小病不出社区”。这种“养老+社区”的模式,让老人们快速找到了归属感。

  “我们很多老人在这里一起很舒心,又不焦虑又不愁,大家讲讲笑话,摆摆家常,摆起小孩听不听话。”涟江街道幸福社区居民吴秀妹开心地笑道。

  作为县级标准化养老机构,好花红敬老院推行“一二三四五”服务模式,将专业照料融入每一个细节。从消防设施定期排查、食品采购全程溯源,到“四包四净”的环境管理,再到节日活动与日常书画游戏,老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在这里得到双重滋养。

养老服务站内老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

养老服务站内老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

  目前,惠水县共运营8家养老机构,床位60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65.3%,整体入住率约75%。围绕“十五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惠水县正进一步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强化失能老人照护,并依托“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力争在“十五五”期间覆盖率达到50%左右。

  惠水县民政局养老办工作人员罗国忠表示,现在结合“十五五”规划,准备打造以兜底保障型的养老机构为基础,拓展普惠支持型和完全市场型的养老机构。

  从社区里的一餐热饭,到机构的专业照护;从白天的休闲陪伴,到全域的服务支持——惠水通过“三个三”养老服务路径,构建起政府、家庭与社会协同发力的养老新格局。正如入选全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的“‘小县大爱’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所呈现的,这座小城正用有温度的服务,托起老人安稳幸福的晚年。(白小婷 左镘)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