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国际学生贵州安龙体验“加油文化”
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7日电(张红艳) “‘加油’这个词,我现在才真正理解它的深意。”巴基斯坦籍国际学生赞义达,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加油文化院观看黔剧《知府添灯油》后说。
11月15日至16日,由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青年联合会、贵州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青年赴安龙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活动”在安龙县举行,吸引了来自柬埔寨、泰国等东盟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十余名国际学生参加。

图为国际学生展示书法作品。张红艳 摄
安龙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加油文化”的发源地。清朝道光年间,晚清名臣张之洞的父亲张锳曾任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知府。任职期间,每到午夜交更时分派人免费为读书人添加灯油,并高呼“府台大人给相公加油啰!这便是“加油”一词的由来。如今,“加油”一词含义已超越“添加灯油”本义,在当地逐渐形成了“守正笃行,久久为功”为精神特质的“加油文化”。

图为国际学生参观安龙博物馆。 张红艳摄
活动期间,国际学生们穿上汉服,参与了开笔礼仪式,留下了“加油安龙”的祝福字帖;他们还参观了安龙博物馆,观看了武术表演,观赏了黔剧《知府添灯油》,在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领略当地自然风光。
“张锳大人为学子添灯油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加油’的真谛,那就是鼓励和支持,让人在困难中看到希望。”赞义达感慨地说。
柬埔寨籍国际学生龙大伟说:“‘加油’不仅仅是鼓励,更是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他回忆起初学中文时的艰难,是家人的不断鼓励让他坚持至今,如今他的汉语水平已达5级。
孟加拉国籍国际学生夏凯说,不同地方表达鼓励时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传递的正能量是相通的。
本次活动带队老师、贵州民族大学老师陈驰介绍,此次活动旨在让国际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文化魅力、美丽风光和发展成就,加深国际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