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9日电 (张伟 赵佳玲)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新龙场镇虎场村,因土地边界争执数月的两户村民,日前在兴仁市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保安忠和村干部、调解员的见证下,终于签下和解协议。

图为警民交流现场。

  一场可能升级的矛盾,在驻村第一书记及时介入下悄然化解。这生动的一幕,正是黔西南州公安源头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实践成效。

  近年来,黔西南州公安机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场上,持续选派民警担任驻村书记接力帮扶,聚焦帮扶工作,结合公安主责主业,警察驻村书记应用丰富的调解经验和法律知识,有效破解村级矛盾纠纷化解难题。

  平时释法 遇事找法

  2021年6月,兴仁市公安局派驻4名民警到兴仁市新龙场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东湖派出所的副所长保安忠便是其中一员,被派驻新龙场镇虎场村。

图为保安忠开展矛盾回访工作。

  虎场村630余户2687人,是兴仁市公安局新龙场派出所辖区,距离派出所12公里。

  “平时村里有矛盾都是我与警务助理协调处置,基本上都能调解成功。”保安忠介绍,常驻村居,在开展驻村工作时给村民开展普法宣传,出现矛盾纠纷时用法律调解,防止矛盾纠纷恶化。

  回忆起调解的一起涉牛纠纷,保安忠记忆犹新。

  “这牛卖得不明不白,今天必须给个说法!”2022年11月9日,虎场村后寨组田维柱家院坝里,小韦(化名)手持木棒猛敲石磨盘,火星迸溅,牛圈里空荡荡的食槽,成为这场纠纷的导火索。

  原来,小韦与父亲共同合养了一头黄牛,其父亲未同小韦商议就将牛卖给了同村的田某。小韦回家后发现牛被低价转卖,情绪瞬间失控,扬言田某不把牛还回来,就找他“算账”。

  得知后,保安忠立即骑车赶往小韦家,将卖方和买方、关联当事人组织在一起,与村干部一起调解。

  “牛是活物,要算草料钱,要归还就要算清楚。”田某说道。

  “牛低于市场价那么多,这是明抢!”小韦怒吼说。

  眼见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保安忠连忙制止。为了缓和双方情绪,不让矛盾进一步激化,保安忠紧扣双方争议的焦点和诉求,从情理、法理角度出发,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通过持续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和解。田某将牛归还给小韦,小韦父亲将钱款悉数退回。

  “矛盾纠纷成功调解,避免了一起可能升级的‘民转刑’案件。”保安忠介绍,在平时工作中利用院坝会、群众会开展普法知识宣传,增强村民的守法的意识,出现矛盾,从法律的角度出发,防止矛盾双方“上头”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联动调解 共治共享

  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北盘江镇金井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华江是贞丰县公安局拘留所教导员。

图为陈华江与村民交流。殷选择 摄

  金井村500余户,2100余人,布依族群众占总人口的62%,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聚居村寨。陈华江联合村支两委,与派出所打造的布依联调队共同调解矛盾。

  下坝村小向(化名)砍树倒在了小刘(化名)的麦田,双方闹起了矛盾,争执了一上午,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陈华江不轻易下结论,他召集村干部和布依联调队员,分组做村民的工作。

  大伙详细了解情况后发现,其实两家矛盾并不大,但都在气头上,觉得“这时退一步失了面子”。

  “看似是树倒压麦田的问题,其实是‘气’。”陈华江把解决心理梗阻作为此次调解的重点,详细说明“争”不来脸面,“退”才显风度。两家户主在陈华江和联调队员的安抚下,最终达成和解。

  “驻村工作中遇到矛盾,与布依联调队队员一起能快速调解。”陈华江说,邀请村里“说话管用”的人员参与调解,能更好地用群众的语言、方式解决问题。

  建章立制 分级调解

  2023年6月,黔西南州安龙县公安局钱相派出所副所长刘昌鸿派驻到洒雨镇堵瓦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派出所负责社区警务工作的他在调解村居矛盾时“得心应手”。

图为刘昌鸿调解土地纠纷。

  “只有制度才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刘昌鸿介绍,洒雨镇制定了由村民小组自行调解——驻村书记和村支书开展调解——副镇长调解——镇长组织调解的“四级调解”工作机制,根据矛盾的调解难度分级调解。

  安龙县洒雨镇堵瓦村有15个村民小组,各小组有一名小组长,在开展走访工作时,发现“情况”立即出动并报信,抓早、抓小、抓萌芽。

  “驻村书记和村支书作为二级调解员,小组长在发现矛盾调解不了的就启动二级调解。”堵瓦村村支书李继介绍,警察书记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在二级调解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村居矛盾都能在二级层面化解,有效实现矛盾“不出村”。

  此前,吴氏两兄弟因土地问题发生激烈争执,双方情绪激动,甚至有肢体冲突的迹象。刘昌鸿迅速赶到现场,凭借专业的法律素养,准确判断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他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让双方明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调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矛盾纠纷往往不仅仅是利益之争,还涉及复杂的情感因素。

  堵瓦村一对夫妻婚恋矛盾突出,了解情况后,刘昌鸿与村支书多次上门走访,倾听双方的委屈和诉求,既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又以情动人,经过耐心劝导,双方解开“心疙瘩”,回归家庭。

  刘昌鸿介绍说,在驻村工作中他和其他工作队员完善村规民约,从而在解决矛盾纠纷时有规矩可循,村民之间面临宅基地矛盾、土地纠纷等农村常见纠纷也能和气解决。

  黔西南州公安驻村书记在农村矛盾纠纷调解的道路上将不断探索前行,用法理、情理和机制编织成一张紧密的“防护网”,守护乡村和谐与安宁。(完)

【编辑:张伟 】关闭本页
【编辑: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