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14日电(张洪全)光波诱捕、后台拍照、数据分析、病虫预测……近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自治县首台稻飞虱测报仪在该县板场镇投入使用。该测报仪的使用犹如为农田装上了“天眼”,让稻飞虱等虫害无处遁形,进一步保障了水稻稳产丰产。

  稻飞虱智能田间监测点。

  据了解,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会遭受多种不同虫害的威胁。只有对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才能占据主动,打赢“虫口夺粮”硬仗。

  当前,水稻主要面临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侵蚀。为切实抓好稻飞虱等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工作,沿河依托“2024 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建设项目”,建立了稻飞虱智能田间监测点。该监测点能够记录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的迁入时间、峰次以及迁入量等情况,对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全力确保粮食安全。

  据介绍,稻飞虱测报仪所带系统不仅具备远程控制测报仪的开启与关闭功能,还能全天 24 小时无线传输现场数据,并且能够及时发出预警。该系统集自动诱集害虫、定时采集害虫图片、数据传输、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于一体,可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实时查看虫情信息,为农业部门的预测预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长势良好的水稻。

  “该系统通过设置专一性稻飞虱诱集光源,将活虫吸入并进行活虫拍照,再通过 AI 自动识别计数,能够记录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水稻遭受稻飞虱等病虫害侵害,我们会积极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以及化学农药防治等措施,来减轻病虫害带来的损失,保障水稻稳产丰产。”沿河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朱春艳说。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田间调查和计数方式,稻飞虱智能虫情监测预警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田间调查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也便于农业技术部门掌握、总结虫害的发生规律,提高对田间害虫发生量、发生种类判断的精准度,有助于科学指导农户进行水稻害虫防治。(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