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6日电 (刘艺 谢宗沛)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云场坪镇路腊村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优势,做大“黔绣”系列核心刺绣产业,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走进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黔绣馆,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别具一格,服装、包、伴手礼等各种黔绣文创产品深受大众喜爱。为更好地展示非遗魅力和传播非遗文化,黔绣馆不仅通过集中展销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魅力,还开发“非遗+研学+体验”系列活动,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参与者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杨丽是贵州苗绣非遗传承人、叶脉绣创始人,其创作的叶脉绣是“黔绣”系列核心刺绣艺术品之一,以树叶为载体,将灵动的传统刺绣图案与树叶千奇百怪的天然纹理完美结合,既有传统刺绣美学韵味,又富有时代工艺特色。一直以来,杨丽都致力于叶脉绣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打造非遗传承人IP账号“村花姐(黔绣杨丽)”开展直播助农活动,让非遗适应社会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活力。

  杨丽说:“通过叶脉绣工艺的带动和影响,从染料的种植采摘加工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真正通过黔绣产业回村的打造,帮助文旅农融合起来发展。”

  为帮助更多留守妇女和贫困家庭,2022年路腊村创立“黔绣非遗文化产业基地”,通过培训让村民就业有收入,同时让传统手艺得到传承。还通过培训到人、订单到户、数据化、产业化等精准帮扶方式,帮助绣娘承接订单,对其绣品进行收购、销售。

  目前,累计开展20余次叶脉绣培训,培训绣娘人数400余人,绣娘不仅每个月有1000元保底工资,年底贵州黔绣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将收益的30%用于分红,平均每天收益可达80-100元。

  “我原来是务农,现在在做织布、纺纱,可以带孙子在家里做,一个月有两三千的收入。”绣娘欧珍先说

  同时,杨丽还对村民采摘的织染原材料板蓝根、荷叶、莲蓬进行全面收购。如今,路腊古寨黔绣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也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