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黔金丝猴达850只左右 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9日电 (李鹤)近日,黔金丝猴保护工作座谈会暨铜仁市黔金丝猴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召开,来自国内动物学研究的院士、专家学者在梵净山下齐聚一堂,共同分析研究黔金丝猴保护现状,商讨黔金丝猴保护工作规划,实地调研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黔金丝猴研究中心,为黔金丝猴保护汲取先进经验、聚集专家智慧、凝聚各方力量。

黔金丝猴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仅分布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梵净山保护区内,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被称为“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人工繁育周期从原来的3年缩短为2年,人工繁育种群从1个家庭增加到2个家庭,数量从3只增加到9只,幼猴成活率达100%,人工繁育种群得到壮大。目前,黔金丝猴数量达850只左右,多年来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增长,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铜仁积极践行“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梵净山”“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黔金丝猴”的理念,全力实施一系列综合性保护举措。持续推进黔金丝猴等珍稀濒危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加密栖息地日常巡护监测,构建形成“天+空+地+人”相结合的动态保护网,强化就地保护,确保野外种群安全。还组建专业科研队伍,建设黔金丝猴繁育研究中心,壮大人工繁育种群,壮大人工迁地繁育种群。

铜仁还拓展建设集繁育、驯化、科普为一体的黔金丝猴科研基地,加强救助救护。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开展重点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逐步开展林分改造、种植黔金丝猴喜食树种,建设生态廊道,拓展金丝猴生存空间等系列举措,为黔金丝猴种群生存保驾护航。
同时,铜仁还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黔金丝猴遗传学研究、《金丝猴适应和响应环境变化机制及保护研究》等项目研究;联合贵州省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实施《黔金丝猴种群致危因子及野外繁育人工干预调控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对黔金丝猴的本底数量调查、栖息地保护、行为习性和人工繁育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具有开创性基础性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黔金丝猴种群数量、社群结构和生态适应,使黔金丝猴这一珍稀物种得以保存并逐渐复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