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8日电 (施平)“洋溪村的历史有1400多年,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保存较好。”笔者近日在村党支部书记宋泽的带领下沿着曲折的石板小路,走进了这个藏在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大山深处的千年古村落——洋溪村,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家族村落。

  洋溪村四面环山,红板壁、白窗子、黑柱头的土家族吊脚楼与四合院造型别致。石墙、院坝、巷道布局精巧,古风犹存。时间在这里宛如凝固,青山绿水环绕,良田美池桑竹相映成趣,恰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洋溪村不仅风景秀丽,这里还保留并传承着“土家山歌”“摆手舞”“傩戏”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节日或闲暇,村里人便唱起欢快的土家山歌,跳起热闹的舞蹈,生动、朴素、明朗的歌词与灵动的舞姿,展现出土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闲适生活,这些表演既是土家族独特风情的展示,也是洋溪村历史的见证。

  20世纪30年代,洋溪村的宋氏家族将宋氏祠堂改作学堂,命名为“洋溪书院”。这座书院吸引重庆酉阳、秀山,贵州印江、德江、松桃等地的学子前来求学,为当地培养出众多人才。

  洋溪村于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其古朴的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到此打卡拍照。

  每逢10月,村里的上千棵灯笼树竞相开放,繁花似锦的独特风景更让游客流连忘返。同时,洋溪村村民一直坚守着用石磨磨面粉、舂碓打糍粑的传统,更是将那原汁原味的“乡愁记忆”稳稳留住,让游客品尝到记忆中的老味道。

  如今,大山深处的洋溪村,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洋溪村立足实际,成立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动员全村脱困户入社。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精品水果等产业,实现了脱贫户234户878人产业全覆盖,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从粮食增产到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洋溪村目前正不断挖掘乡俗、乡景、乡味,尝试打造乡愁体验地乡村旅游IP,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这个土家族村寨体验乡村慢生活,进一步推动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