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21日电(田烈 杜黔军 刘俊池)连日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对烤烟产业进行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组建“党员先锋队”、“技术骨干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烟农春耕备耕工作,从粗放管理到精准调控,烤烟春耕备耕正朝着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迈进,确保了烤烟生产“开门红”。

  走进该县官舟烤烟育苗园区,看到一栋栋育苗大棚展现在眼前,沿河益加益烤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正查看烟苗长势、病虫害预防、水肥营养等情况。一块块育苗托盘在技术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苗得以茁壮成长,构成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春耕画卷,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图为种植户在进行种植。 田烈 摄

  “育苗是烤烟生产的第一道关口,苗齐、苗壮直接关系后续移栽质量和烟叶产量。关系到烟农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必须把好第一道关口。”沿河益加益烤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宋海林说。

  烤烟育苗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护航”。漂浮育苗技术是其核心,它在于利用泡沫盘承载基质和烟种,漂浮于营养液池中,通过水肥一体化调控,实现烟苗根系充分吸收养分。与传统土壤育苗相比,漂浮育苗具有成苗周期短、病虫害少、烟苗整齐健壮等优势。2025年该县官舟、谯家、新景3个烟草站,后坪乡、客田镇13个种烟乡镇,涉及烟农718户,烤烟种植面积2.78万亩,育苗278000盘,都采用这样的技术,以此来增强烟株抗逆性。漂浮育苗技术的推广普及,破解了传统育苗难题,培植的烟苗耐病虫害,成苗率高且品质稳定。并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供苗模式进行育苗。

  为了保证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该县烟草局组建“党员先锋队”、“技术骨干队”,到乡镇站充实力量,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广漂浮育苗、机器化机耕、科学化施肥、起垄、覆膜等关键技术,帮助烟农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正值烟田备栽关键期,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为烟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该县官舟烟草站技术员张林说。他介绍,在施肥环节,严格把控用量,土烟每亩施复合肥90-100斤,有机肥200斤,田烟每亩施肥复合肥70-80斤,施有机肥200斤,起垄要求垄向一致,行距1100厘米开厢,垄体高30厘米以上,垄体饱满,垄面细碎,为烟田生长提供好环境,确保烟苗正常生长。

  抓好田间地头管理,是春耕备耕的关键。该县官舟烟草站整合力量,优化人员分配,全员备耕,把党支部活动开到烟田烟土里,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责任和担当,把党员风采洒在田土里,帮助、指导烟农抓好田间管理。

图为种植户在进行种植。 杜黔军 摄

  “我站抢抓有利时节,组建专业化机耕队伍220支,优化机耕作业,科学化苗床管理,同时,组建党员先锋队,按照1+2+N的模式,即1个党员加2名技术人员加烟农,目的就是让党员干部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田间地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烤烟生产有序高效。”沿河官舟站烟草站长刘俊池说。

  今年,该县为了鼓励烟农采用现代化育苗技术,移栽优良品种,增加上等烟产出率,提高种植效益。对烤烟进行专项补贴政策,主要对生产物资、科技推广、专业化服务、自然灾害、病虫防治等方面补贴。同时,还有灾害种植保险政策。

  沿河坚持“政府调控、烟草主抓、烟农主体、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根据季节和生产环节,技术人员夯实烟草站,指导烤烟生产的关键环节,加大指导督导力量,让烤烟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同时,通过各级协作,千方百计做好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稳收益,确保烤烟产业效益高,带动就业好的目标。

  从春种“一粒子”到“一片叶”,沿河县采取县镇村三级联动,集中力量打造规模化生产。在育苗中优化布局,调减分散育苗点,确保每个育苗点供应500亩以上的烟区;调整种烟土地面积,实行土地集中连片流转,100亩以上的烟区达到90%;高标准建设示范基地,烤烟主产乡镇300亩以上的,优先配置各类设施,提高烟叶生产与产出等级来提质增效,助推沿河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完)

【编辑: 】关闭本页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