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6日电 (田野 梅浩浩)贵州省德江县泉口镇水塘村,平均海拔1200米,自古有“水塘山高石旮旯,红苕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怀胎十月生娃娃”之说,曾是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

 

  近年来,水塘村以土为媒、以茶为业,探索“五全”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达596.0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7.55万元。

  村干部带头“试水”,勇探发展新路。2016年,水塘村依托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探索发展茶叶产业,4名村干部领头试种“黄金芽”105亩,收获产业发展“第一桶金”,填补了产业历史空白。在村干部试种基础上,水塘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如今带动60余户茶农种植茶叶965亩,实现人均1亩茶,形成了“共建、共商、共享”的产业发展格局。

 

  内聚资源外引资金,深耕富民产业。依托村集体丰富资源和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特殊属性,为“黄金芽”茶产业发展提供用地、资金、资源和销售支撑。今年3月,正值“黄金芽”采摘的关键节点,产业临时开销加大,镇党委、政府及时筹集10万元,解决了茶青下树的燃眉之急。采取外引内育的方式,强化人才技术保障。在外引上,村集体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研究与创新。积极邀请茶叶专家、技术人员到村开展种植、管护、加工技术培训。在内育上,由党支部组织开展每年至少一次茶叶管护、采摘实操培训,确保“一户一人”参加。目前,村集体加工厂已培养4名“黄金芽”加工技术人员,培养直播带货网络主播1人。

 

  群众为主体,提振内生动力。茶产业发展,离不开农户的参与和支持。水塘村按照“量化到户、统一标准、分散管护、统一销路”思路,由全村60余户茶农对自家茶山进行管护,根据品质情况,村集体对村民茶青进行定价收购。在管护、采摘等环节,农户不仅可在自家茶山劳作,还可在村集体经济茶园、茶叶加工厂就近务工。2025年,全村茶产业带动就业8000余人次,支付劳务费4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预计可达30万元。

 

  全链条融合,提升发展质效。茶叶受时令和气候影响较大。水塘村充分发挥村集体茶园示范作用,依托致富能手茶叶种植、加工经验,抢抓农时,根据气候变化及时优化调整管护、采摘等生产环节工作,创建“傩茗皇”黄金芽茶叶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独特品牌。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发挥主导作用和兜底作用,对茶农茶叶进行兜底收购,邀请外商到村考察,与大型批发市场对接,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依托新媒体人才,积极探索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构建起“线上+线下”“批发+零售”“茶青+干茶”的销售体系,确保全村茶叶顺利销售。2025年,全村茶叶批发到浙江、安徽4000余斤,省内批发1000斤左右。

  随着965亩茶叶成林,水塘村林地面积达到9188.21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3%。加之水塘村处于美丽的泉口万亩草场之上,每到春夏,黄金芽的“黄”与草场的“绿”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丽乡村新画卷。(完)

【编辑: 】关闭本页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