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30日电(谭文斌)贵州省石阡县花桥镇紧扣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重大民生,坚持“党政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不断优化养老服务结构,有机融合养老服务资源,探索推进康养结合服务体系,围绕“精心管理、细心养老、耐心服务、甘心尽孝、同心为民”倾情倾力,不断提升院民获得感幸福感,全域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精心管理让院民安心

  对花桥敬老院进行提质改造,建成住宿楼1栋、综合楼1栋,有住房58间、养老床位110个,办公区、食堂区、居住区、休闲区、活动区等基础设施健全,使空间布局更合理,为82名院民安度晚年营造了良好环境。

图为花桥敬老院部分院民投身到身体力行的义务劳动中。谭文斌 摄

  配齐配强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落实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学习和会议、食堂管理、财务管理、院民互助等13项制度,精细选聘19名护理人员,落实对院民的日常管理服务,确保院民在敬老院吃得安心、住得舒心、养老开心。

  按照服务管理流程,收集院民在入院前、在院中、离院后相关个人资料,切实履行完善备案、登记、交接、存档等相关手续办理,建立完善“一人一档”相关档案资料,目前已完善院民个人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82套。

  细心养老让院民省心

  以自助餐模式全面实行“一日三餐”,落实“两荤四素一汤”标准,根据院民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广泛征求院民意见,制定个性化的食谱,严格把牢食品质量关,选用新鲜、绿色、健康的食材,合理均衡搭配膳食。

图为花桥镇敬老院护理人员按时到院民寝室查房。花桥敬老院供图

  全面落实“每位院民每年每季度至少2套时令服装”要求,统一颜色、统一样式,集中订制季节性服装640余套,切实保障院民季节性日常换洗供给足,达到上身效果较舒适、穿着打扮较得体的效果。

  护理人员每周对敬老院的公共区域、寝室等开展卫生大扫除,对院民的床上用品、个人卫生、生活用品进行集中清理,确保院民寝室无灰尘、无痰迹、无杂物、无异味,营造了院区干净、整齐、舒适的环境氛围。

  耐心服务让院民暖心

  全面落实敬老院安全管理制度,每天早上7点、每天晚上11点常态开展查房,观察院民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况。按照护理等级,全面负责院民的健康娱乐、生活照料、心理护理、保康康复等工作。

图为花桥镇敬老院护理人员为院民理发。花桥敬老院供图

  护理人员围绕院民的饮食起居开展暖心服务,落实“一对一”“一对多”的“家庭式”日常照料,为院民本人及家人、家属解答疑惑,帮助院民与亲属之间的日常联系沟通,增强老人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

  围绕性格偏激、性格急躁、心理障碍等情况,与院民集中开展沟通交流20余次,以“一对一”“多对一”形式开展心理疏导60余次,落实生病住院亲情陪伴7人次,营造了用热心感化院民、用爱心温暖院民、用耐心服务院民的良好氛围。

  甘心尽孝让院民称心

  护理人员尽心竭力,围绕具体负责的护理对象,做好院民的衣服换洗、铺床叠被、刮胡子、剪指甲、洗漱、洗脚等日常护理,定期组织院民就近理发,甘心当儿女,全力尽孝道,让全部院民安度晚年、悦享夕阳。

图为花桥镇敬老院护理人员为院民注射胰岛素。花桥敬老院供图

  协助院民开展个人卫生护理,定期帮助行走不便的老人洗澡擦身、搀扶如厕,全天做好他们的饮食起居服务、寝室卫生清扫、卫生保健指导和心理健康疏导,用心用情扶助老人开展康复操活动。

  对于患病的院民,经医院检查确需住院治疗的,落实“一对一”到治疗院民的医院,落实好院民的饮食起居、日常陪伴和康复训练,给予院民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的关爱和温暖。

  同心为民让社会放心

  健全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充实敬老院管理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层层压实安全职责,经常关注院民的饮食起居和身体状况,适时开展消防和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全天候全领域筑牢安全风险防控底线。

  建立“月度评价、半年评估、年度总结”的养老服务工作评价闭环,广泛听取院民意见,努力补齐服务短板,合力做好日常照料、医疗救助、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学习教育和文娱活动,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进一步细化管理和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强化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协调,全面提高敬老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干部职工努力用“辛苦指数”换取广大院民的“幸福指数”。(完)

【编辑: 】关闭本页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