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16日电 (熊丽娟 张瑞)“盼了这么多年的‘红本本’,今天终于拿到手了。”近日,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碧水龙庭二期小区,业主刘先生手捧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难掩激动之情。他手中的房产证书,是当地税务部门创新推行“五量”工作法,着力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生动缩影。

  长期以来,“办证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众多居民、影响民生福祉的痛点难点。面对这一民生关切,碧江税务探索出“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扩总量、提质量”的“五量”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历史遗留问题楼盘的不动产登记困局,让久盼的产权证书陆续送达居民手中。

  多方联动“去存量”:移动办税解民忧

  “以前听说交契税得专门跑办税厅,现在‘办税厅’直接开到了家门口!”碧水龙庭二期居民点赞的便捷服务,是碧江税务部门为解决“办证难”推出的创新举措——在问题楼盘设立“移动办税厅”。

  针对成因复杂的历史遗留项目,碧江税务依托“铜欣涉税矛盾争议调解室”,联动全市税务系统“三师”(税务师、会计师、律师)、业务骨干和法律顾问,深入梳理政策、研提方案,编制《不动产交易税费指南》指导一线操作。对于失联、走逃楼盘的业主,该局创新实施凭购房合同“容缺办理”缴税机制,在严格风险管控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居民权益。截至目前,全区已有600余户居民通过该模式成功取得完税凭证。

  源头预警“控增量”:风险前置强合规

  防范新增问题,源头治理是关键。碧江区税务局组织“风险预警课堂”,吸引了百余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税务人员结合行业特性和常见风险点,深入浅出地帮助企业排查隐患。一位参会企业代表坦言:“从拿地、融资、建设到销售,税务风险贯穿始终。这堂课彻底改变了我们‘税务只是财务部门的事’的旧观念。”

  “为从源头减少新增‘办证难’,我们双管齐下,”碧江区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负责人李振华介绍,“一方面加强企业合规引导,通过预警课堂、上门辅导等方式提升意识;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将契税完税时间明确写入商品房买卖合同条款,确保购房者能及时取得完税凭证。”数据显示,在税务部门引导下,新开发楼盘的税费争议发生率已显著下降40%。

  精准施策“防变量”:一户一议溯根源

  碧水龙庭二期项目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包括跨代拆迁安置、协议条款模糊等情况,导致业主交易、落户等权益受限。为此,税务部门联合社区启动“一户一议”精准核查机制,深入核实背景、研究政策、溯源化解。

  针对部分居民能否享受契税免征政策的疑难问题,工作人员多方查找档案,甚至在泛黄的历史文件中找到了关键依据,最终成功为8户符合条件的居民落实了契税免征优惠,确保政策红利精准送达。

  数据赋能“扩总量”:一窗通办提效能

  “听说以前办证要跑好几个部门、复印一堆材料,现在我只交了一次资料就搞定了,真省心!”在碧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刚办完业务的陈女士对便捷服务赞不绝口。这份轻松体验的背后,是税务、自然资源、不动产登记等部门的“精诚共治”。

  各部门不仅打通壁垒,实现土地出让合同、购房合同等13类核心数据的共享,更在服务流程上深度整合,推行“一套资料、一次提交、内部流转、限时办结”模式。“过去群众要拿着纸质资料在各部门间‘跑断腿’,现在变成了数据在系统内‘跑路’。”不动产交易业务窗口工作人员谯淑芳介绍,“数据跑通了,群众的腿就解放了。”

  苦练内功“提质量”:业务融合优服务

  提升服务质效,专业是保障。碧江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推行“每日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的常态化学习机制。近期重点聚焦不动产税费政策。“只有自己学懂弄通,才能给群众最精准的指导。”从税收窗口轮岗到不动产登记窗口的江金花表示。通过理论学习与轮岗实战相结合,窗口人员实现了税收政策与不动产登记流程的“双精通”。严格的“内功修炼”成效显著,全厅业务差错率已从2%降至0.5%。

  随着“五量”工作法的深入实施,碧江区600余户居民已告别“有房无证”的历史,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产权证书。据悉,碧江区税务局正计划将这一系统性、集成式的工作方法,推广至司法、社保等更多民生领域,让更多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落地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完)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