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25日电(黎祖艳 杨文美)近日,一支由中外学者联合组成的科研团队深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大型真菌专项科学考察。

  科考由贵州大学、教育部西南药用生物资源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庭池教授带队,研究团队兵分七路,深入佛顶山不同海拔与植被类型区域,对大型真菌的种类、分布及生境展开系统性调查。

  贵州大学教授文庭池介绍,此次科考由七个组组成,主要是对大型真菌进行考察,“目的是要理清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的总体资源的数量,它的家底,有益于下一步的保护、开发利用。”

  团队中,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Ali和来自斯里兰卡的博士后Diana成为考察中的一抹亮色。作为文庭池教授指导的国际学生,这是他们首次踏入佛顶山这片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茂密的原始森林、复杂的地形地貌,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贵州大学博士生Ali向记者分享道,“我们这次来是进行采集考察,过程非常愉快,还收集到了许多有趣的冬虫夏草的物种用于研究。”

  科考不仅是样本的收集,更是一场实地科研训练。佛顶山多变的地理与微气候条件,成为研究真菌多样性形成机制的天然实验室。

  “这次采集考察的收获是,我们收集到了更多冬虫夏草及其他真菌物种。在采集过程中,我们会研究真菌多样性模式如何随不同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我们也获得了采集实操经验,了解了这些真菌的栖息地类型以及有利它们生长的环境条件。”贵州大学博士后Diana表示。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原始、生物生长环境类型多样,为大型真菌的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次中外联合科考不仅是对区域生物多样性记录的重要补充,更通过国际合作推动“中国西南生态宝库”走向世界学术舞台。随着真菌资源“家底”日渐清晰,佛顶山也将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迎来更加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未来。(完)

【编辑: 】关闭本页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