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30余万亩金“药”匙打开致富门
中新网贵州新闻5月20日电(唐郑 陈贤琴 黎明会)20余万亩金银花长势喜人、五倍子种植硕果累累、中药饮片生产车间热火朝天……在绥阳,各类中药材种植基地应运而生,乡野田间,中药材种植、管护、采收、销售等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循环,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致富。一条条产业链,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致富链”。
红河村林药蜂旅研融合发展示范点,工人抢抓时节,有条不紊地开展药材种植。 陈贤琴摄
眼下正是中药材种植的黄金时期,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药农忙碌的身影,远远望去,一幅幅勤劳的画卷正在乡村大地上徐徐展开。
“我们栽种的时候,要把生泥土提一点在窝里,再刨一下,和有机肥充分融合,这样的话黄精才能吸收到充足的养分,有利于它生长。”在红河村林药蜂旅研融合发展示范点,宽阔镇齐心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胜正组织工人抢抓时节,有条不紊地开展药材种植。
红河村林药蜂旅研融合发展示范点航拍 。
“我们种植的品种有天麻、黄精、冰球子、淫羊藿,是从4月15号开始种植,每天都有50多个工人在干活,预计5月底结束所有种植工序。”王利胜介绍说,该合作社致力于种植中药材,主要在天台村、宽阔社区,今年受红河村的邀请外出考察学习和红河村有利的自然条件,于是决定在红河村打造100亩林药蜂旅研融合发展示范点。
红河村林药蜂旅研融合发展示范点的打造是在挂帮单位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干部和大户、群众到毕节市大方、赫章考察后,认真学习借鉴两县先进经验,结合红河实际,积极探索的新路子、新方法。
鸟瞰红河村 。李前勇摄
“2023年,我们村合作社五倍子年产量达15吨,鲜倍按14元一斤、干倍20元一斤来算,产值在50万元以上。”说起去年五倍子的收益,红河村党总支书记王国权很是满意。
这些年,为持续把五倍子打造成山地特色高效示范产业,该村创建了五倍子倍蚜虫人工迁移孵化试验基地和五倍子增产提质、“五倍子+复合经营试验基地”,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五倍子产业的成功试水,也让这片山塬田间中草药产业强势崛起,使更多群众端起“金钵钵”,吃上“生态饭”,鼓起“钱袋子”。
“从我们村种中药材以来,我就在这儿干活,120块钱一天,一年下来我们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说起红河村的中药材产业,村民赵久琴满脸笑意。
小关乡小关村花农采收金银花 。
红河村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海拔高、土质松散、湿润,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发展林下经济。该村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外出考察学习,逐步由单一的五倍子种植拓展至黄精、淫羊藿、天麻种植,不断壮大的村集体经济,带来的是干群关系的融合,群众种植积极性的倍增。
“这些年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倍下经济,从一开始的五倍子+黄精、五倍子+天麻,到今年的五倍子+冰球子、五倍子+淫羊藿,后续还有探索更多‘五倍子+N’套种,以此来提高综合效益。”据王国权介绍,该村是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由合作社统一将土地流转过来,然后提供技术指导和种苗,同时带动群众参与种植,最终村所有的中药材产品均是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
宽阔镇因地制宜,立足优良的生态、森林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和政策优势,做足林下经济文章,强力推进中药材这一主导产业,为产业发展打开了新路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经过多年的发展,宽阔镇中药材产业规模逐渐壮大,村民们也从绿水青山中找到了致富“良方”。
沿着湿滑的林间小道,记者走进天台村联庄四组毛慈菇种植基地,只见在黑色的遮阳网下,毛慈菇长势喜人,村民瞿钦贵和合作伙伴正忙着给毛慈菇进行人工授粉,这些年,他靠林下种植中药材,逐步走上致富之路。
天台村联庄四组毛慈菇种植基地,村民瞿钦贵和合作伙伴正忙着给毛慈菇进行人工授粉。
“我种毛慈菇已经6年了,从一开始的2万多株发展到4万多株,从单一的卖根茎到卖果夹,年产值从3万多逐渐增加到20万左右。”瞿钦贵介绍说。
如今,该镇将力争把“中药材”打造成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000亩,产值4800万,带动1200户4700人实现产业增收。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绿水青山,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持续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财政衔接项目资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宽阔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况宗阳表示。
宽阔镇是绥阳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有山银花、前胡、五倍子、天麻、黄精等30余个品种,种植面积超30万亩,年产量6万多吨,中药材全产业链年总产值预计达23亿元。接下来,绥阳县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增添生态底色、加快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抓,按照“1+2+N”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及品牌建设,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真正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惠民、富民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