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24日电(徐进 韦立立)夏日里,走进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虹桥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扶贫车间,40余名易地扶贫搬迁民众正忙于赶制遵义美虹桥内衣生产有限公司的内衣裤订单,他们神情专注,手法娴熟,一派乐居乐业的火热场景。

  风华镇虹桥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里,数十名搬迁民众在这里务工。 徐进 摄

  “年初我们公司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入驻到绥阳的虹桥社区建厂房,从场地、水电、人员调配各方面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能够顺利的在这里进行生产。”谈及入驻后的感受,遵义美虹桥内衣生产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邓明建感慨道,从开工到现在,完成的生产情况还是比较不错,效益也是比较可观。

  虹桥社区有搬迁民众1463户,共6418人,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62人,社区总共有劳动力3132人。其中,90%以上的家庭收入都是靠务工收入。针对60后等群体中有能力、有意愿的就业民众,虹桥社区以合作社为主导,以公司为依托,根据民众时间,采取“集中供材料+居民自主生产”等方式,提供居民灵活就业。

  搬迁户王怀琴自公司成立起便在这里就业,提起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她说:“我家就住在虹桥社区,生活方面很便捷,现在在自己‘家门口’就业,也能兼顾着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能增加家庭的收入,在这里上班还是很开心很满足。”

  虹桥社区航拍画面。 徐进 摄

  虹桥社区作为绥阳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如何让民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直是社区和相关部门党员干部的主要“课题”。

  “去年9月,我们结合社区实际,牵头引进了锡箔纸加工厂, 今年年初先后引进了两家企业,这些企业用工量大,都是手工活,技术含量比较低,非常适合在家的民众就业。”绥阳县投资促进局派驻虹桥社区的工作人员王国宏介绍,通过这些引进这些企业,并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为民众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绥阳县聚焦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标,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管理服务职能,落实责任清单,各部门合力做好搬迁民众服务工作,满足搬迁民众多样化的民生服务需求,让搬迁民众真正实现住得放心、住得安心、住得舒心。

  在虹桥社区一辣椒厂务工的搬迁民众正在对辣椒进行粗加工。 徐进摄

  “下一步,我们虹桥社区驻村工作队将以社区需求为工作目标,招引适合的企业,以‘店小二’的服务保障企业的需求得到响应和解决,以贴心的服务让入驻企业在虹桥社区扎根、发展、成长,让更多的搬迁民众实现就业增收、稳定增收。”王国宏说。(完)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