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枧坝:“清凉”民宿推动避暑经济持续“升温”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4日电(潘娅 唐郑 李乾超)一夜雨后,清晨的美景村云雾缭绕,空气清新,乡村田园景色宜人,游客们行走在稻田间,纷纷拍照记录下雨后这浪漫的一幕。

近仁阁民宿(枧坝镇供图)
“我们是带着疲惫逃离城市的闷热,来到山清水秀的绥阳的,当我们看到绿色葱茏的大山、绿油油的稻田,嗅到瓜果飘香的时候,洗涤了我们所有在城市的烦恼,让我们感到彻底地放松,这就是我梦想中的田园生活!”来自重庆市沙坪坝区的王兰芳告诉记者,告别城市的喧嚣,她和朋友们在绥阳找到了诗与远方。
多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交通优势,绥阳县枧坝镇枧坝社区美景村打造了民宿集群,如今这里已发展民宿40余家,接待游客总量可达800 余人,全年可创收200万元左右,农家乐6家,全年可接待游客2万人次,创收60余万元。

游客拍照留下雨后这浪漫的一幕。唐郑摄
“绥阳的景色非常美,我觉得这儿的人文风情更‘美’!我们一到这个地方就感受到老板热情的款待,吃上了可口的饭菜,而且每天她都关心我们睡得怎么样,向我们了解服务有哪些还需要改善。说实话我一直在城市生活,这几年暑期在绥阳的体验感拉满,以后绥阳会是我度假避暑常来的地方。”美景村的美景固然不可辜负,纯朴的房东与村民让游客们赞不绝口,王芳俨然已成为枧坝的“老常客”。
王兰芳口中的“老板”是美景村鱼泉避暑山庄的负责人杨开琴,她在这里经营民宿已有13年之久。发展至今,山庄已拥有客房64间,可容纳游客120人左右。
“我们鱼泉山庄在卫生条件方面严格按照标准给客人一个舒适的环境,在吃的方面会选择当地绿色无公害的食材,比如我们自家种的,在当地农户家买的等等。客人来了我们还会准备刨锅宴、长桌宴,他们走的时候我们还会开欢送会,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感觉格外地亲切。”提及如何让自己的客人感到宾至如归,杨开琴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方便客人,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山庄还打造了游泳池,开起了小超市,加入了古朴的景观设计,现代与传统在这里相结合,为游客保留最原始的乡村味道,留住最真实的乡愁。
“姐妹们,站好队形,音乐,起!”
再过几天,社区专门为游客准备的民宿晚会就要开始了,此次晚会大家热情高涨,社区筛选出28个节目,包含了舞蹈、演唱、器乐演奏、小品、魔术等等。一首《吉祥飞舞》音乐声在鱼泉山庄响起,队长张艳正带着11名入住在这里的游客排练舞蹈,现场紧张有序,大家都希望晚会当天给大家展示出团队良好的风采风貌。

雨后枧坝社区瀑布。潘娅摄
“我们大多数都是在这里住了10年左右,大家都很熟了,就像一个大家庭,为了这次演出,我们齐心协力,要代表这个大家庭把这份欢乐带到枧坝所有的农庄里面去。”张艳说。
一个农庄代表的便是一个大家庭,选择每年暑期留下来、住下来的他们已然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
“这场晚会将是我们社区的大联欢,大家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彩排好,争取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除了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文艺活动,还有游客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的管理中来。来自重庆市渝中区的刘志强今年69岁,是一名老党员,每逢暑期他都会来绥阳小住一俩月,他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度假期间,也积极发挥余热,协助村支两委开展基层工作。
“我退休九年,都是在贵州度过的,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我到这个地方来,就要发一份光和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有义务和责任在休闲避暑的过程中,给房东和这些来休闲的同志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协助村委会、镇政府尽自己一份力量。”刘志强语重心长地说道。
近年来,枧坝镇按照“景区旅游+乡村旅游”“民宿+特色餐饮”思路,努力打造“江畔美宿·烟火黄鱼”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北纬28°的翡翠之环”增色添彩。目前,全镇有A级景区3个,民宿45家,客房868间,床位总数1539张,入住率达85%左右,民宿从业人员109人,可接待游客3013人。今年,该镇在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服务上持续下足功夫,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镇已新建民宿4家,新增床位300余张;引进康养度假项目,修建度假民宿;启动改造黄鱼村公租房,预计9月底完工。我们还将推动近仁阁客栈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申报,美景村寨新建民宿正在申报“青山级”。同时继续完善路灯、路面、文化长廊、公共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并成立运营公司,统筹环境卫生、应急响应、停车场管理等,不断优化民宿发展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枧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仿福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