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10日电 题:遵义桐梓“村晚”:为“黔渝一家亲”注入新动能

  作者 许帮 税兵

  9日,“2024桐梓‘村晚’——黔渝一家亲”专场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山堡村举行。

  从2006年开始,桐梓县利用毗邻重庆的区位特点和凉爽的气候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大量来自重庆、成都等地的“候鸟”游客来此避暑旅居,由游客和村民共同推动产生了消夏晚会,这也是桐梓“村晚”的前身。随着“村晚”出圈,桐梓“村晚”成为黔渝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黔渝一家亲”注入了新的动能。

  在桐梓“村晚”的舞台上,没有专业的演员和观众之分,没有年龄与性别的限制,农民、工匠、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村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中来,为村晚的策划、宣传、布置、演出等各个环节贡献自己的力量。

桐梓“村晚”活动现场。税兵 摄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大量两地优秀的节目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两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黔北矮人舞》《狮溪高腔大山歌》《跟我游桐梓》让观众领略了桐梓的风土人情;《金桥吹打》,《綦江故事》《板凳龙》等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重庆各地的民俗风情。

  桐梓“村晚”为黔渝两地的文化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晚会,两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非遗项目等得以充分展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桐梓“村晚”火了,知道或者看过桐梓“村晚”的人越来越多,慕名而来到现场看“村晚”避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一到夏季,桐梓“村晚”的举办地九坝镇山堡社区便会迎来外地游客的“迁徙”,3千多人的社区会变成6.5万人游客的避暑花园。

  由于重庆到桐梓的交通便捷,乘坐高铁最短时间仅需1小时,重庆游客工作日在重庆上班,周末则乘坐高铁到九坝镇度假。这导致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九坝镇的游客数量激增。

  截至目前,九坝镇的乡村旅馆数量已达到874家,总床位数超过8.8万张。在旅游旺季,这些民宿和酒店的床位使用率极高,特别是来自重庆的游客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外地游客的“迁徙”则是一种认同,对气候环境、对习俗文化等的认同,桐梓“村晚”的举办增强了黔渝两地人民对各自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晚会,年轻一代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承文化的热情。

  桐梓“村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通过展示当地的自然美景、人文风情和投资环境,桐梓吸引更多来自重庆等周边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进一步推动两地经济的联动发展。

  桐梓位于重庆和贵阳1小时、成都3小时经济圈,是贵州的“北大门”和遵义融入成渝的“桥头堡”。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桐梓与黔渝两地的联动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

  在农业产业方面,桐梓与黔渝市场紧密相连。其特色农产品如方竹、清凉蔬菜等通过订单农业和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等方式,源源不断地进入重庆市场。

  同时,桐梓还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加强与重庆地区在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方面的合作,创建了一批高端旅游度假区和乡村民宿,吸引了大量重庆、成都等地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