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汩汩清流润田间 绘就乡村新图景
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9日电(饶云)春日里,行走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大地,蜿蜒的水渠中清流涌动,村民们或引水浇灌,或平整田地,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响滩子水库建成之后,水源得到保障,我们再也不担心种烟缺水了,这几年我每年种烟收入10多万元,今年我又种了30多亩烤烟。”4月27日,谈及水库建设,凤冈县天桥镇龙凤村村民饶帮权连连称赞。
“以前种烤烟,在山里挖水塘,等下雨积攒了就用来浇烟苗,遇上干旱时节就只有用车拉水了。”饶帮权是天桥镇龙凤村的一个职业烟农,他依旧记得以前缺水的艰苦日子。
天桥镇位于凤冈县南端,距县城70公里,是凤冈县最偏僻、最边远的乡镇。全镇最高海拔1362米,最低海拔340余米。由于海拔高度悬殊,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尤其是龙凤村、齐心村水利设施基础差,缺水情况严重,成为制约当地生产生活与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龙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松介绍,近年来,随着响滩子水库建设的建设投用,改写了当地缺水的历史。水库工程总投资1.58亿元,总库容达295万立方米。通水管道铺设到每一户村民家中,解决了3村21组3.65万亩土地灌溉及1300余人、一万余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为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水利兴,五谷丰。”水利建设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放心水,还打通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黄金通道”。
眼下,黔北春夜还沁着凉意,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的农田已漾起汩汩水声。劳动了一天的贵州香临三新水稻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龚德琴安然进入梦乡。
“自从蒲水河河道开展治理后,河道干净了,水涨起来了,沟渠、水管延伸到田间地头,再也不用晚上去巡田护水了。”龚德琴介绍,由于水源得到保障,合作社的200多亩农田全部实行“稻油轮作”模式种植,提升了稻米品质,如今的“三新稻乡”已淬炼成黔北山区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年的稻米刚下种,就接到了不少来自珠海、重庆、贵阳等地的订单。
2024年凤冈县争取蒲水河流域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3132万元,对琊川镇至进化镇全长15公里的蒲水河河道进行“整容”。同时开展蒲水河流域灌溉沟渠、机耕道建设等项目,建成后覆盖琊川镇和进化镇6000多亩农田灌溉,惠及四个村20多个村民小组两万多名群众。
蓄水如蓄粮,修堰如修仓。近年来,凤冈县以党建为引领,在夯实水源工程供水“主心骨”的同时,组织水利部门对全县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地方修建沟渠、河流清淤疏浚、水库加固防护等,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河畅、水清、绿岸、景美的优良生态环境。
凤冈县水务局副局长刘文强介绍,2024年,凤冈县争取到3个灌区项目,总投资达1.59亿元。目前,这3个项目已全部完工,有效解决了11.19万亩农田的灌溉难题。同时,灌区通过节水型灌区创建,让农田灌溉实现“精准滴灌”,促进了农村和农业节约用水、改善了农村农业生产环境。
目前,凤冈县已初步构建起集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全县已建成水库34座、在建4座,山塘67座,成功解决了21.8余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建成农村供水水厂20座,完成对1000余处小水井的治理,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凤冈县水务局局长高茂飞表示,自2024年以来,凤冈县水务局根据政策导向,积极开展水利项目谋划,聚焦县城排水防涝、灌区改造、山洪沟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等投资领域,精心谋划了21个项目,总投资达17.61亿元。目前,这些项目正有序开展前期工作。下一步,凤冈县水务局将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激活发展新动能,让“水利兴、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