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职业菜农”何以在家门口端牢“饭碗”?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8日电(饶云)“各位哥哥姐姐们,我的直播马上就要结束了,要吃农家鲜食玉米的抓紧下单,我6点就要准时打包发货了……”。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何坝街道何坝社区菜农欧第霞的直播带货结束后,她看了一下,当天直播2个小时,带货180多单。
一部手机、一根凳子,成了菜农欧第霞干活的新农具。“这季,我们种了6亩鲜食玉米,开园3天就卖了2亩,每亩收入3000多元。”欧第霞说,这季他们除了种植鲜食玉米外,还种植了白菜、莲花白、萝卜,目前都已上市,销路看好。

”职业菜农“在凤冈县何坝街道何坝社区鲜食玉米基地直播带货。饶云 摄
2021年,欧第霞她和丈夫田景禄看准家乡蔬菜产业发展商机,结束在外打工生涯,返乡创业。他们流转土地40多,利用地膜控温抑草、提高蔬菜上市时间,利用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降本节能,推广蔬菜传统露天种植。
“现在人们对蔬菜的品质越来越讲究,不但要口味好,还要品相好,我们用农家的传统种植模式,确保了蔬菜的品质。我们一年要种3季蔬菜,3季蔬菜亩均收入可以超过1万元,带动4个村民常年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田景禄说,让他更高兴的是,去年妻子通过培训,还学会了电音直播带货,进一步打开了蔬菜销售市场,他对蔬菜种植充满信心。
“在凤冈,像欧第霞这样的新型职业菜农很普遍”,凤冈县农业农村局锌硒有机办主任汪孝涛介绍,凤冈土壤锌硒特色鲜明,全县土地面积1885平方公里,耕作土含锌耕地面积达97.66%,含硒耕地面积达72.42%,形成“锌硒同聚”特色,为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凤冈县以党建为引领,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整合东西部协作资及上级财政支农资金,立足土壤锌硒特色资源禀赋,集中打造何坝、进化、琊川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带。通过土壤pH调节、微生物活化等技术措施,提升土壤中的有效锌和有效硒含量水平,让蔬菜更好吸收土壤中的锌和硒。

凤冈县何坝街道何坝社区村民蔬菜基地打工增收。饶云 摄
同时,凤冈县创新“企业(合作社)+基地+职业菜农”模式,按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思路,培育新型职业菜农,通过科技加持,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让菜农在家门口端牢“饭碗”的同时,带动更多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从何坝向南而行,来到位于进化镇临江村的凤冈县绿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看见,200多亩蔬菜保供基地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蔬菜运输车进进出出,120亩的锌硒鲜食玉米已销售完60多亩。
“自从做锌硒蔬菜后,价格每公斤高1元左右,市场前景好、不愁销路,带货主播在基地线上销售蔬菜一天达3000多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蔬菜基地负责人黄成芬介绍,前几天,云南昆明一家食品公司前来对接,希望合作社每天向公司提供3吨时鲜蔬菜,通过电商模式销售,目前合作社已派人前去公司考察学习,初步达成框架合作协议。
好品质迎来好市场。凤冈以蔬菜为代表的传统农特产品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经过多年的发展,供货农户、经营商户达数百户,市场覆盖贵阳、北京、上海、湖南等地,还远销迪拜。2024年,在贵阳销售凤冈农特产品的店铺就超过120家,销售额达1.5亿元,带动上下游就业超过5000人。
数据显示,2024年凤冈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2.1万亩,产量24.5万吨,全县保供蔬菜种植面积1.1万,建设市县联建保供蔬菜基地3个,面积1300亩,保供蔬菜区良种良法推广达80%以上。目前,凤冈已形成20余个专业蔬菜种植村寨,30亩以上的“职业菜农”达150余户,在广阔的山水间,他们正在把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蔬菜“小商品”推向大市场,书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下一步,凤冈县坚持把‘锌硒特色、有机品质’形象内核贯穿蔬菜全产业链,把县城附近10公里区域打造成为县级保供蔬菜专业村寨,把进化、蜂岩、绥阳、永和四个镇域,作为商品蔬菜基地进行产业规划布局,让全县蔬菜总产量每年保持在30万吨左右,把蔬菜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特色产业之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凤冈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蔡文军介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