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31日电(陈虹宇 何芳 孙梦华)30日,记者走进务川自治县柏村镇长脚村,一幅和美乡村画卷在记者眼里徐徐展开:联江两岸柑橘林绵延起伏,红三军临时指挥部旧址旁游客驻足聆听红色故事,村民庭院前的“三园”(菜园、花园、果园)点缀着石板小道,直播间里本土网红正热情推介灰豆腐、野生蜂蜜……

图为果农正在柑橘基地进行套袋管护。陈虹宇 摄

  晨曦初染的长脚村,橘林深处,村民付全刚正忙着打理自家果园。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丰收在望的喜悦弥漫在林间。他黝黑的脸上笑意盎然:“道路通到果园里,果子再也不愁运!以前到基地要步行半小时,如今车子直接开进果园里。”

图为村民驾驶农用三轮车行驶在长脚村柑橘基地产业路上。陈虹宇 摄

  这便捷,源于粤黔协作·香务携手。2021年,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珠海市香洲区对口帮扶务川的600万元资金精准落地,长脚村按下发展“快进键”——改扩建产业路12公里并配套灌溉设施和太阳能杀虫灯、果园补植补造400亩、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打通了产业发展的“血脉”,扮靓了和美乡村的“根基”。

  2021年-2025年,该村共计申请珠遵东西部协作资金1842万元(其中2021年600万元,2022年900万元,2024年320万元,2025年22万元),用于柏村镇长脚村省级乡村振兴省级示范点建设,持续为长脚村蜕变添砖加瓦。一如既往的携手共建,铺展的是致富希望,绘就的是和美乡村,更连接着山海情深的帮扶力量。

  长脚村之变,始于路,兴于业,美于形。资金精准滴灌,滋养了柑橘、杨梅、高粱等主导产业筋骨;修缮了农房、建设了“三园”,让乡村换新、留住乡愁。

图为航拍务川县长脚村。(无人机照片)徐飞 摄

  长脚村驻村第一书记龚维川指着6000余亩果园细数变迁:“协作资金帮我们建起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村民健身广场等,让果树喝上‘营养水’,乡村穿上‘新衣裳’,使果子更甜、产量翻番,环境更佳、乡村变美!”

  长脚之美,美在山水,更美在巧思,也富在文化。漫步长脚村,青石砌成的花坛里月季绽放,竹篱笆围起的菜园种满时蔬,废弃石磨、陶罐成了景观小品,家家建起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三园”建设让村庄一步一景。同时,村里还深挖红色基因,将红三军临时指挥部旧址修葺一新,成为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课堂,让“红色长脚·橘满联江”的江畔风光相映成趣。

图为本村网络达人正在开展网络直播宣传推荐长脚村农特产品。 陈虹宇 摄

  “环境美了,游客自然来。”长脚村党支部书记付江洪自豪地说,以前我们村里环境不是很好,如今,红橘满山、产业兴旺、乡村秀美、百姓富足的长脚村,逐渐被外界认知,让乡村旅游持续升温,释放农文旅融合新动能,点亮我们村发展之路。

  据悉,该村依托红色基因和美丽乡村等禀赋资源,吸引全县党建活动和中小学生研学活动2000余人次;依托柑橘采摘、休闲垂钓、艺术采风等体验活动,吸引垂钓、美术写生、摄影爱好者到村度假旅游3000余人次,共带动当地群众收益7万余元。

  “东西部协作资金如同及时雨,浇活了长脚产业根基,更激发出长脚内生动力,撬动了该村‘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柏村镇党委书记陈美锋表示,东西部协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资金和项目,更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在对接市场、培育人才、助力黔货出山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为了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增强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和订单销售的市场竞争力,长脚村建立“电商服务站+网红+农户”机制,引进专业传媒公司,开展直播培训、助农直播等一站式服务,打造“村抖”品牌,让村民变“新农人”,手机变“新农具”,助力黔货出山,使村民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长脚村手工灰豆腐,传统手艺,味道正宗!”长脚村党支部副书记、本土网红付强正在抖音直播间,热情宣传推介长脚村农特产品。他在贵州咪甜传媒公司的指导下,通过一部手机,一根网线,架起山乡与广阔市场,将该村灰豆腐、腊肉、野生蜂蜜等农特产品推往全国、销往各地。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村专业直播团队、本村网红苗若兰、付强等网红围绕柑橘、灰豆腐、农产品干货等农特产品帮乡亲们直播带货销售,共计带动农户增收达60余万元。

  从基础设施滞后到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长脚村的实践印证了“东西部协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的深刻内涵。当地干部群众的实干巧干,让帮扶资金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一条具有务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长脚答卷”。(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