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凤冈:“小积分”解决乡村治理“大问题
“我们积分的评定标准是与村规民约紧密结合,一边把婚事简办、不滥办酒席等文明新风纳入积分考核,一边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公共区域清洁、植树绿化、互帮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
近日,记者在遵义市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了解到,土溪镇党委为了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开展积分制管理“排队奖勤”行动,通过积分管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激活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源头活水,以“小积分”激活乡村治理“大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凤冈县各镇(街道)积极向群众宣传“积分制”的好处,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改掉以往陋习,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共同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记者来到大连村“积分生活超市”,负责管理的人员介绍了它的运作模式、设立初衷、积分项目、兑换流程及管理制度。该村通过“积分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村建设及抵制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等方面。村党总支、村委会将积分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志愿者、最美婆媳、文明家庭等重要依据,让“积分制”有效调动和激发村民们的参与热情。
“我们将不断创新‘积分制’这项工作的探索、宣传,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宣传并参与其中。”大连村村委会副主任罗成说。
记者在王寨镇土璜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充分发挥运用积分制的关键作用,将它与殡葬改革、禁止滥办酒席、“两清两改两治理”、森林防火等多项乡村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这个举措遏制了滥办酒席的不良风气,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治理注入了强大活力。村民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积分,自觉遵守规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该村黄家坝组组长匡存贵告诉记者,黄家坝组通过召开群众会,集体决议除婚丧嫁娶外不得滥办酒席,滥办酒席的扣5分,没有滥办酒席的加5分;寨子中凡是拆除残垣断壁一处的奖励积分5分。通过党员宣传、行动示范、积分管理等方式,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来,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主动干、比着干、争着干”的热情。组长匡存贵和村民刘武两家还各自把自家影响村容村貌的钢架棚拆掉,而新修建了美观悦目的庭院。
土璜村还创新将积分制与村集体经济分红相结合。村里计划在年底村集体经济分红时,根据各村民小组积分进行差别分红。积分越高,村民获得的经济利益就越多。这种激励机制促使各村民小组良性竞争,大家齐心协力参与乡村治理,为提高小组积分而努力,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集体利益相关,只有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才能为自己和小组赢得更多的利益。”村民们无不感慨。
该村积分制实施后,村民们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社会活力得到最大限度激发,村民责任意识显著提升。在积分激励下,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森林防火宣传等工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据土璜村党总支部书记陈英介绍,土璜村将积分制运用到“两清两改两治理”“一行动”工作中,共组织召开群众会35场次,宣传发动1570余人次,共计清理残垣断壁13处,清理乱堆乱放78处,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5公里,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100%。
“我们村通过群众事群众干、群众管的自治路径,结合法规、村情、家风,制定相关《村规民约》,以积分赋能创新实施积分制管理细则,对村民贡献和表现进行量化评分,积分结果与荣誉、政策享受直接挂钩,对违反《村规民约》行为采取‘黑名单’曝光及相应惩戒措施。”来到蜂岩镇小河村,谈到该村积分制情况,该村党总支部书记秦治军这样说。
据了解,该村立足万佛峡谷旅游资源禀赋,创新积分赋能治理模式,以深化乡村治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目标,坚持党支部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抢抓“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该村将具备驾驶、游泳等一技之长的38名村民吸纳为村级合作社股民,经培训后参与景区游客摆渡、重点区域安全保障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均收入约4000元;动员支持村民发展餐饮、超市等业态,党支部统一组织培训。目前,该村已有40余户村民在街区经营相关产业,日均收入超800元,周末可达千元以上。同时,还针对游客住宿需求,充分发展民宿破瓶颈,引导村民采取新建与改造闲置房屋相结合方式发展乡村民宿。现已建成民宿6户(48间),另有7户正在建设中,民宿产业初具规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河村街道村民陈阳先前在铜仁市从事三合瓷砖销售,月收入3500元,自今年4月到万佛峡谷景区当摆渡车驾驶员后,每月4000元。村民高飞先前在浙江务工,如今回到家乡后在峡谷景区内设点摆摊卖小吃,日均收入超800元。
“我以往种植7亩玉米一年收入6000元左右,如今在景区内当救生安全员,每个月有4300元,这个活儿好。”谈到如今的收入情况,在家务农的村民肖波高兴地说。
当前,该村还积极争取2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新官屯建设点打造,并成功撬动该组群众自筹资金200万元。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完善、房前屋后改造、老旧圈舍拆除及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村寨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为了提升治理效能,小河村组织村民赴邻近镇“看、学、比”,开阔眼界,启发思路,学习成果迅速转化。
如今,走进凤冈县各镇(街道),当谈到积分制的事,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积分制”的管理模式让乡村治理“活”起来,最大限度激发了社会活力,提升了村民责任意识。“小积分”撬动了基层治理效能,润育了文明乡风,解决了乡村治理大问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凤冈融媒:冉昱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