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民生项目构建全方位幸福生活体系
10月10日早上8点,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绿城中央花园小区的金控幼儿园又热闹起来。“幼儿园离家近,就在小区里面,步行3分钟就到了,送完小孩再去上班时间都很充裕,我们家长觉得放心又方便。”市民艾迪高兴地说。
这所幼儿园的落地,并非偶然。在小区规划建设之初就结合小区居民的需求,配套建设了小区幼儿园,现在,该幼儿园共有10个班级,360多名幼儿,完全能满足周边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如今,像这样的幼儿园,凤冈有4所。除了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外,县教体局还根据城区教育资源分布情况,结合人口集聚的实际,尤其是群众的需求,规划建设了6所公办幼儿园,让“家门口上好学”变成日常。

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景。
凤冈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徐芳介绍,全县现有公办幼儿园57所,实现了2000人以上行政村和社区均有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同时,城区大型小区配套建设小区幼儿园,让教育资源跟着老百姓的需求走,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优化配置托育服务,让城市的便利传到每个家庭。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乐业,也正在围绕“人”这个核心元素进行布局。凤翔社区是凤冈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为了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凤翔社区就近配置了就业帮扶车间,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凤冈县城一角。
凤冈县松汇内衣厂负责人张松介绍,公司现在有工人80多名,每天生产内裤3万多条。工人高文静说:“我每天都是送完孩子就来上班,工厂就在家门口,走路五分钟就到了,刚开始来的时候,都有师傅教我们操作机器,熟练了以后大概3000多元一个月,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钱补贴家用,心里面特别踏实。”
在凤翔社区,像这样的加工厂还有14家,解决了500多人就业。在这个有搬迁群众1512户6400余人的社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以宜居便利、均衡发展为原则,规划有就业帮扶车间,引进返乡创业人士入驻该社区建立“小工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手工业产业,让搬迁群众既“喜搬”又“喜业”。

凤冈县松汇内衣厂生产车间。
当教育有保障、生计有着落,城市建设更在为群众的“精神舒适”发力。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曾是长期闲置的荒地,如今已成为覆盖老、中、青、少全年龄段的“城市客厅”,它的价值不止于新增一片绿地,更在于重构了市民的休闲生活,让“家门口有处去、有乐寻”成为常态。
凤冈县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有关负责人龙江介绍,凤冈县立足县域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了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凤冈县先后建成了97.48公顷的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新建了龙潭河景观人行小道20公里,修建了凤凰广场、红叶寺广场、白塔广场、双拥广场等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
从守护童年的幼儿园,到托举生计的就业工厂,再到滋养心灵的公园广场,一个个民生项目,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构建全方位的幸福生活体系。这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更新,更是民生福祉的升级,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城市发展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刘桂宇、赵登美、涂槟瑜、王治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