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一张“健康网”织就民生温度
11月18日,走进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总医院王寨分院新民院区,一栋干净明亮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西医全科、中医科、化验室、CT室、超声室等功能齐全。拥有新身份——正式编制的医生何龙浒正耐心地为村民看诊。
“自从有了编制之后,我在农村更有信心为当地的老百姓服务了,通过这几年总院的帮扶、名医会诊、各级医生对我们的‘传帮带’,让我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面对基层的很多普通疾病也能够独立地完成。”何龙浒一边给村民看病一边说。

流动医院开展上门服务。刘桂宇 摄
王寨镇新民村距离集镇10公里。过去,像何龙浒这样的村医数量少,且半医半农,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近年来,凤冈县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先行先试、宜乡则乡宜村则村”原则,在全省率先推行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将村医纳入正式编制,并投入200多万元,率先在新民村建设乡级分院试点,由王寨分院派出骨干医护定点执业,整合村卫生室人员,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凤冈县总医院王寨分院院长刘正文介绍,通过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到王寨,王寨再下沉到新民院区,现在新民院区医务人员有10余名,其中包括临床医生、护理、检验、放射,还有中医医师,现在王寨的村医有19名,其中在编村医5名。
以“强基层”为核心,凤冈下活了县域医改“一盘棋”。近年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让县、镇、村医疗机构成为“一家人”。“流动医院”翻山越岭,将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基本医药等送到村民家中。公共卫生网格化和慢性病管理,让有限资源惠及更多百姓。
王寨镇成立12个网格,通过网格区域包保,充分利用流动医院开展上门服务,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我脚痛走不了,医生很关心我们,他们就到家里来给我检查、给我开高血压药,指导我怎么吃,真的很感谢!”王寨镇王寨社区居民张兴英说。数据显示,该镇建档管理的有14000余人,其中高血压2000余人,糖尿病是400余人。
生命至上,分秒必争。在凤冈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室,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作为近年来打造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该科室通过“派出去、请进来”强化人才培养,如今已能独立完成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等高难度手术,为县域及周边百姓筑起了“心”防线。
在凤冈县人民医院,除了心血管内科,像这样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还有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学)科6个,通过“硬件”扩容与“软件”提质双轮驱动,于2024年成功晋级三级综合医院。
凤冈还着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构建了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贯通县镇村、联动康养旅游的中医药“健康网”。纵向形成“县—镇—村”三级服务链,横向融合医疗、康养、旅游,打造“一村一特”中医服务网底,让中医药更接地气、更惠民生。
近年来,凤冈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县强、乡活、村稳”和“两降两升”目标,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动能,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筑牢基层网底到建设县级医疗高地,传承中医药文化到构建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为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充满温度与厚度的“健康答卷”。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县域就诊率从2019年79.06%升至90.67%,基层诊疗人次占比从45.42%提至65.45%,累计为群众节约就医成本2.82亿元,医务人员和群众满意率分别提升至95.1%和98.2%。如今,一个“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作密切”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在凤冈成型。(刘桂宇、赵登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