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学者贵州话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22日电 (周燕玲)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交流暨成果展示会”22日在贵安新区举办。来自中国、东盟国家、国际组织代表以及高等院校领导与专家学者近170人参会,就推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交流互鉴、凝聚共识、探讨合作,共话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合力。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在会上分享了人文中心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他表示,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是改革全球治理、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紧迫需求,而多方携手、共同发力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方式。人文中心愿与各方深化交流,务实合作,携手培养更多能够引领人类抵达美好明天的优秀人才,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贵州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王慧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持续加强教育交流合作,是开启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航程必不可少的动力源。要增进教育国际交流,共同开展务实合作;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共同探索培养路径;优化人才培养保障,共同推进工作落实。贵州愿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佳的环境与东盟国家等各界同仁继续深化交流合作。
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曹叠峰看来,要发挥教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必须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他认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教育对外开放关系密切,要深化认识、结合实际、扩宽渠道、加强交流,共同推动相关工作更高质量开展。黑龙江省愿与各方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柬埔寨劳工和职业培训部副国务秘书LA Vibo表示,柬中两国友谊深厚,两国民间交往源远流长,本次会议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搭建了交流平台,有助于深化各国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未来柬埔寨愿进一步密切与中国的交流,在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领域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主旨报告环节,围绕“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形势与政策、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进、伦敦大学学院教授Ian Eames、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贸易谈判学院)院长应品广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
报告专家认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需要是国际化的,要重视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科学素养和全球胜任力培养,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
会议还进行圆桌对话环节,对话嘉宾结合本国情况、自身单位及工作经历,就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与关键技能,培养方式与实践经验,以及高校如何构建高效顺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输送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