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能诗善画曹维城:贵州历史上唯一武状元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能诗善画曹维城:贵州历史上唯一武状元
曹维城,贵州历史上唯一武状元,终官云南副将。字价人,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 一说平越即今福泉)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出身武弁世家。父曹元肃,康熙十二年(1673年)武进士。
曹维城有子曹石,字乖崖,雍正二年(1724年)武进士。官至御前侍卫,副将。曾从贵阳周起渭学诗,著有《秋烟草堂稿》三卷,录各体诗180 余首,收入民国年间所编《黔南丛书》,多为吟咏山水,怀念故交,抒发情感之作。另还有《飘然子集》,词句清新流畅,极少雕琢和缠绵之意,其描写贵阳名胜古迹老鸦关、东山、富水、南堤等处的诗作如《东山秋望》《雪中饮南堤小楼》等俱佳。深得黔中后人称颂,时人曰“武人能诗,实属难得”。
曹维城自幼随父曹元肃习文练武,天赋亦高。曹元肃武功深厚,曾考取武进士,他对维城期望甚殷,要求极严,辅导教诲,从不松懈。故曹维城能勤学苦练,练就一身本领,且喜读诗书,文学武功皆有准备,因而 在后来的殿试中一举夺魁。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他参加贵州武科乡试,中武举人。次年(1703年)赴京会试。是时,武举参加殿试的考核项 目,要进行武科骑马射箭、步射、挽马、舞刀、掇石及文科策问、文论、默写武经的考试,分三场考完。三场试后,曹维城均名列前茅,中武进士 一甲第一,“名占鳌头”,获取是科武状元(成为唐代开创武举考试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度止,1200多年间贵州仅有的一名武状元),授一等侍卫。 后曹维城官至云南副将,“功名垂竹帛”,卸职后居家贵阳城南仓后街(今曹状元街)。

资料图:图为贵阳曹状元街。赵松 摄
曹维城著有《进藏纪程》(黄彭年《陶楼文集》有记),今已不见。 亦能诗善画,与当时贵州著名诗人吴中蕃、朱文、瞿脉、潘德征多有交往,诗酒唱和,论诗作画,有奇士之风。其诗俱散失,仅存《初秋登黔灵 赠瞿脉上人》二首, 一载《黔诗纪略后编》,一载《贵阳府志余编·文征》。其一:“黔山精舍好,相对有名僧。道悟无生妙,禅参最上乘。茶煎涧中水,香霭佛前灯。不许凡尘到,云岚护几层。”其二:“居与佛庐近,探幽不厌频。开来天外寺,隔断世间尘。檐敞风烟细,窗虚笔砚新。 白云常在处,从尔问禅真。”描绘了深山古寺的宁静幽雅和表达了诗人远 离尘世的情感。晚清翰林、贵阳陈田称其诗“无弁鸮习气”,广顺朱文有 《曹价人状头招钦,以诗见嘲,因和之以诗》 一首,诗曰:“我爱曹公子,风流多蕴藉。二十夺状头,三十称诗伯。长剑倚青天,高门列画戟。 叱咤生风云,六诏流惠泽。富贵不骄人,功名垂竹帛。玩世余青眼,襟怀原自白。广交天下士,美酒能招客。好景不独赏,良辰各须惜。捧出紫霞杯,相逢倾玉液。觥筹相交错,追欢忘形迹。漫漫雨花天,天乐奏于席。 暑气顿然消,凉风生两腋。不减楔兰亭,今朝兴共适。诘朝期南明,仍话松间石。我归倩人扶,倒着软沙帻。童子双鼓掌,笑同山公癖。”
曹维城及其子卒年均无籍可考,民国年间文宗潞曾言贵阳城南阿栗 寨有曹状元祖墓,“其裔鲜有达人,遂至价人父子事迹湮没不彰,深堪浩叹”。(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人物《贵士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