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政声卓异、独爱贵阳山水的颜嗣徽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政声卓异、独爱贵阳山水的颜嗣徽
颜嗣徽(1835—1902),字义宣,别号望眉。贵筑县(今贵阳)人。清归顺直隶州知州,学者。晚清贵阳 “黔南六家” 之首的著名诗人。
早在清朝雍、乾时,其曾祖颜中棵从湖南衡州(今衡阳市 )举家迁居黔省省垣贵筑(今贵阳市)。其先居住在颜家巷(今之民权路),后家族日渐兴旺恢宏,遂在新城普定街购地创建新宅。 清道光十五年(1835)四月二十六日,颜嗣徽就出生于贵阳这个新兴的名门望族。
清同治九年(1870),颜嗣徽中庚午科乡试第一名,荣登解元。清光绪二 年(1876),其奉橄到广西历任迁江(今广西来宾市)、归顺(今广西靖西市)、雒容(今广西鹿寨县)、凌云、苍梧等县知县;历充光绪王午、己丑、甲午(1882、1889、1894 )等科广西乡试房考官。他政声卓异,誉满粤峤。
颜嗣徽家资富有,藏书很多,他博览家中藏书,自小就有大志,诗文写得很好。他常与当时贵阳名士如钱衡(华民 )、杜梦龙(子明 )、黄诗聘(子衡)、文天骏(云衢)等交往,与贵阳钱衡私交特别深厚。清同治十三年(1874)。颜嗣徽与钱衡同客京师,整日谈诗论字。钱衡离京南下,两人同至济南,游大明湖,赋诗纪事。清光绪二年 (1876),钱衡公差返黔,两人又聚于贵阳。后钱衡病 逝汴梁(今开封市),颜嗣微出资为谋善后,使遗体得归葬故乡,并搜集钱衡遗稿, 辑成 《芋岩诗钞》一卷刊行。
颜嗣微独爱贵阳的山水,其《登贵山绝顶望南北诸峰》描绘了贵阳周边群山在晨曦落霞下的神秘及雄姿:北登贵山顶,云表插碧峰。千切势一落,蜿蜒走长虹。左涌栖霞岭,右拓相宝宫。元气接混茫,烟霭春濛濛。荷签蹑微径,披襟当太空。眩晃迎晓日,呼啸激天风。灵菌茁萌芽,野花歌敬红。远视不能辨,一色蔚蓝中。超举形神释,跋陆腰脚慵。怀抱五岳志,追逐九老踪。手挚金鸦锄,采采菖蒲茸。
该诗曾被数家选集刊载,被诗界普遍认为是描写 “贵山” 最好的诗歌创作之一,给后世直到近代民间或学界的许多学人对有关 “贵山” 具体山峰的所指,或具体坐落的位置,或贵阳的得名依据等,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或有趣的故事。
颜嗣徽著有 《望眉草堂诗集》十二卷。贵阳人陈田辑《黔诗纪略后编》及周鹤辑《黔南六家诗选》也采录有他的诗。其还著有《望眉草堂文集》五卷、《乔 梓联吟》一卷、《联语》一卷、《仿玉溪生体别集》一卷。他在迁江、归顺两县(州)任内,出资创修地方志,自任总纂,成《迁江县志》 四卷、《归顺州志》六卷。
苍梧是一个经常遭受水患的地方。颜嗣徽在任知县期间,一次又遭水灾,民间田舍多被江流淹没,他闻讯后带着病体驰单骑在田野间,遍访民间灾情,了解百姓疾苦,并请于上司开仓以粮食赈救贫民,当地百姓得以渡过难关。他政绩卓著,百姓无不称赞。在凌云任内,因地处边荒,崇山峻岭,瘴雨蛮烟,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妻子及家人因病疗而死者达五口。颜嗣徽在其所著《乔梓联吟》自序中,有 “一家遗疗,五口罹殃,悼亡制哀蝉之音,疡幼堕童鸟之泪”的悲痛语句。人生遭受如此巨大的伤痛,他仍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深得人们爱戴。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颜嗣徽积劳而逝于归顺任上,享年67岁。其灵枢运回故里贵阳, 安葬于城西南外阁老寨的颜氏祖莹。(资料整理自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人物《贵士名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