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明末著名诗人 抗清将领越其杰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明末著名诗人 抗清将领越其杰
越其杰,明末著名诗人,抗清将领。字自兴,一字卓凡,又字汉房,贵州贵阳府(今贵阳市)人,生年不详。其家系贵阳望族,祖父越升,于明宣德年间任过播州(今遵义)宣慰司儒学训导。越其杰自幼习文好武,“性倜傥,善骑射,诗文亦超越,有奇气”。
越其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举,天启二年(1622年)任夔州府同知。时奢崇明叛乱,占据重庆,攻下遵义府诸县,又围成都,越其杰随朱燮元平定奢崇明叛乱有功,升佥事。天启四年 (1624年),为贵州监军。崇祯二年(1629年),为霸州兵备副使,谪戍定海。崇祯末,为凤阳监军。南明弘光朝,越其杰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二州,抵御清兵的南下。是年秋,又调任河南巡抚,兼辖颍、 亳二州,提督军务,坚持抗清。后又兼巡抚汝宁、南阳、陈州三府。清顺 治二年(1645年)后,清军攻破南京,越其杰亦不知所终(一说是越其杰 幸免于难,逃回南京,清兵攻占南京时殉难)。
越其杰一生作诗达万余首,编为《蓟门》《白门》《横槊》《屡非》 等集子,其中《屡非》四卷,曾被杨文骢选刊;其故人子吴中蕃别有选本 十卷均未刊行。陈田《黔诗纪略》收录越其杰诗226首,编为两卷。
越其杰身处明王朝政治腐败,内乱迭起,外患频仍年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反叛明朝,置关据险抗拒官兵,随后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致使贵州全境震荡。二十七年(1599年)2月,贵州 巡抚江东之派兵勇3000前去镇压,被杨应龙诱歼于乌江边。6月,杨应龙攻占四川綦江,歼守城将士3000。明王朝更为震惊,于是动用了川、黔、湖广等7省的20余万大军,分八路征讨,于二十八年(1600年)平息叛乱。 当是时,越其杰正当华年,家乡及邻省的叛乱触动了他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夙愿,引发了他向往军旅生活的理想。天启元年(1621年),四川永 宁宣抚使奢崇明反明,占领重庆、泸州、遵义,围困成都。次年,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乌撒土司安效良、水东土司宋万化等起兵支援奢崇明,一时间川黔两省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民众深受其害。安邦彦率大军围困省城贵阳达10个月之久。正当贵阳军民困守危城之际,越其杰出任四川夔 州府同知。不久,战局逆转,明将朱燮元击败了围困成都的奢崇明,挥师 追击,收复了州、县、卫所40处,但在重庆却受到了奢崇明女婿樊龙的顽 强抵抗。奢崇明见外围佛图关已被明将徐如珂、秦良玉攻拔,重庆危在旦夕,于是率数万大军从泸州驰援,进而对明军形成夹击之势。徐如珂见势不妙,一面沉着迎战,一面急令时任夔州司马的越其杰紧随叛军之后,伺 机进攻。越其杰不负所望,率军突袭叛军,斩首万余,致使其溃败。同时,明军加紧攻城。当听到援军溃败的消息后,守重庆的叛军斗志消沉,在强大的攻势下,重庆城终于被攻破,樊龙战死。在这次战役中,越其杰 虽因功升任佥事,但不久因与上官不和,丢官去职。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明军在黔西内庄平叛时,遭到安邦彦叛军的袭击,贵州巡抚王三善及总兵马炯、秦明屏等被杀,总兵鲁钦带着残兵逃回贵阳。鉴于贵州形势紧张,朝廷起用在家赋闲的越其杰,认为其是黔人,熟悉贵州情况,加之在平定蜀乱有出色的表现,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于是任命他为贵州监军。这场平叛战争一直延续到崇祯二年(1629年),最终以奢崇明、安邦彦双双战死而宣告结束。越其杰在这次平叛中,“身经百战,亲冒矢石,往往于鞍马间为文,慷慨悲壮,所谓‘檄楣变风云’,足以当之”,表现了非凡的军人气质与浪漫主义的情怀。尽管越其杰擅长军事,是个难得的人才,然而天生傲骨,倨傲不恭,自然不为上官所喜,结果再次丢官去职。不久他又被起用为霸州兵备副使,可是又被谗言中伤,谪戍定海。
崇祯末年,内忧外患吃紧,为了应付北方的女真(即后金,不久建立 清朝)人和东南沿海的倭寇以及风起云涌的起义军,越其杰被任命为凤阳监军。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明朝覆亡。这时,早已虎视中原的清朝大军,在吴三桂的引领下,趁机入关,击败了李自 成,挥师南下,进占中原。明福王朱由崧匆忙在南京建立弘光王朝,越其杰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二州,抵御清兵的南下。是年秋,又 调任河南巡抚,兼辖颍、亳二州,提督军务。
清顺治二年(1645年),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坐镇扬州,总督江北军事,统辖四镇总兵,志在挺进中原,恢复明室。四镇之中,总兵高杰实力最强,被史可法所倚重。高杰打算由河南开州(濮阳)、归德进军,然后 夺取中原。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住扎在睢州(河南睢县)的总兵许定 国早有异向,与清兵已有勾结。为了打消高杰的怀疑,许定国派儿子到归 德向高杰输送钱款。高杰胸无城府,于是邀请许定国赴归德相见,共商军 国大事。许定国担心有诈,婉言谢绝。高杰于是邀请越其杰一同到睢州与 许定国会盟。当他们来到睢州时,许定国亲到城郊迎接。从言谈举止中,
越其杰发现许定国心怀叵测,极不可信,便劝告高杰不要入城。可是高杰刚愎自用,十分轻视许定国,不听越其杰的忠告,毫无戒备进入城中,结果在宴席上被伏兵所袭杀。除掉高杰后,许定国随之降清。越其杰和河南 参政袁枢于事变前夕离开睢州,直走金陵。南京失守,越其杰与河南参政 袁枢(袁可立子)回南京,二人相约发誓不降清,相继忧愤而卒。
越其杰才华横溢,诗冠黔中。著有《蓟门》《白门》《横槊》《屡非》诸诗集。综观其诗歌,不难发现这与其“于书无不读,其才无不赅,于身世变态无不经,名山大川无不历”有着必然的联系。越其杰善骑射, 自许能兵,常于鞍马间为诗文,其文慷慨悲壮,其诗沉思独往。越其杰在 诗歌创作中,不效法前人、今人,注重真挚感情,讲求鲜明个性,追求妙 悟境界。他除作诗外,酷嗜改诗,觉得古今诗皆非,自作诗有时把它改得 一字不留,时即以“苦吟诗人”著称。其《屡非》诗集之名,如冲然在 《屡非草序》中所言:“(卓凡)学近人、学前人以为非,至学盛唐、六 朝、汉魏亦以为非。盖求诸己者深,故求诸人者浮;取诸人者精,故觉取 诸己者隘;后所得者无前,乃觉前所得者有后。诗益工,心益下,气益 厚,机益鬼。屡非而卓凡所独是,天下所公是,千秋所真是……“”后贵阳 陈田评论其诗:为钟、谭派所束缚,而独到处是该派的铮铮者。亦有人评 论越其杰诗,“意境狭隘,词语瘦刻,淡薄寡味”。(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中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