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雄直清刚、学问博通的陈田

  陈田(1850-1922),字松山。贵筑县(今贵阳)人。清末翰林院编修,学者。

  陈田为贵阳世家子弟,其弟陈矩、陈灿均有名于世。清同治八年(1869) 乡试,陈田与弟陈灿一同应试,陈田中第一名,陈灿中第二十七名,陈氏兄弟一时称誉贵筑。清光绪十二年(1886),陈田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莫芷升、黎受升正辑录清代贵州诗人作品,将汇编并作纪略,邀陈田参加。陈田心系乡梓,不辞艰辛,力任其劳,增辑考订,经数月成《黔诗纪略后编》30卷。全书收集 400余名贵州诗人的诗作3000余首,并 一一为之作传证,甄别流派,述其生平、撰著、遗闻、逸事,成为黔中文献巨著。《黔诗纪略后编》与莫友芝(贵州独山人,生于嘉庆十六年,学者、诗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和书法家)所辑《黔诗纪略》合成全璧。之外,陈田又有《纪略补》3卷传世。

 

  陈田回到京师,公余之暇,又以己之力,搜补前人逸诗,穷“十七年之精力,编辑《明诗纪略》一书,录诗凡四千家,成书凡二百卷,搜罗宏富,采择精详, 足补朱彝尊《明诗综》之阙而正其误,为数百年来选明诗者所未有”。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评价陈田所编《明诗纪略》是“罄一家之财力,聚一生之精神为之”,而对陈田的评价是“学问博通而声名黯淡者”,誉为清一代文士。(见钱钟书《石 语》)

  这两部诗选,倾注陈田大半生精力,是他对中国及贵州传统文化的卓越贡献。

  陈田生活的时代,正值清末多事之秋,朝廷懦弱。时袁世凯从山东巡抚调任直隶总督,飞扬跋扈,气焰一时,并与庆亲王奕助勾结,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陈田时任吏科给事中,目睹国家危难,忧心如焚。其因对奕助、袁世凯所作所为极度痛恨,便向朝廷上书,痛陈其奸,揭发其“揽 权纳贿”,结党营私,“阴谋篡窃”之劣迹,请予以严厉惩处,以弭患未然。但上书以后,当权者慈禧太后未予理睬。一年后陈田再次上书,揭露袁世凯妄图篡政之谋,并指出袁世凯不宜留在军机处之六不可,切中时弊,为世人之不敢言。陈田上书,奕助、袁世凯惶惶,有所收敛。不久,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 先后去世。宣统皇帝继位,摄政王载沣掌权。载沣对袁世凯等之所为早已不满,得陈田书,正中下怀,即发出上谕,勒令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疴”。陈田名声大振, 受朝野正直之士所敬仰。

  后陈田深感个人之力量终究改变不了清廷的腐败和无能,引退寓居北京,以诗文自遣,留下《周渔璜先生年谱》《陈给谏遗诗》等著作。1922年,陈田 逝世于北京。(资料整理自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人物《贵士名贤》)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