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生活更精彩——贵州石阡县文体旅深度融合实践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8日电 (代忠国 白雪 杨文美)晨光熹微,贵州石阡县人民广场上舞者踏着节拍舒展身姿,龙川河畔晨跑者的脚步伴着微风一步一轻盈,这座依山傍水的古朴小城2025年以来,群众体育工作齐头并进,旅游产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动起来石阡激情
“加油、加油”“快投篮”7月28日晚,石阡县坪地场乡第三届“黄花杯”篮球赛之冠军争夺赛举行。场上球员攻防转换有序,场下观众热情高涨。2023年坪地场乡举办首届“黄花杯”篮球赛,今年该乡新增4支队伍,还首次增设了女子组,将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
“篮球赛不仅丰富了全乡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让群众在运动中感受到了快乐、增进了交流,展现了我们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坪地场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安云春说,希望借助篮球赛事活动促进邻里和谐,吸引更多的在外人才参与乡里发展建设。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石阡县内各处场地都成为石阡人“动起来”的天然舞台。
“广场舞韵舞出健康新生活,户外运动热潮拥抱绿水青山,协会聚力点燃专项热情,非遗节庆活化点燃全民狂欢。现如今‘动起来’已植根于石阡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澎湃热情,升华为一种蓬勃向上、和谐共享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风貌。”石阡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陆亚平说。
动起来石阡速度
石阡文体旅融合的澎湃动力,离不开坚实基础的支撑和面向未来的蓄能。石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动起来”注入强劲持久的“石阡速度”。
近日,位于汤山街道北塔村的城北全民健身中心正式对外开放,篮球爱好者切磋球技有了新去处。“目前,场内篮板已安装完毕,达到使用标准,完成总项目进度97%,后续还将进行一些收尾工作。”阡城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曾俊杰说。
近年来,石阡积极构建起覆盖县、乡、村的文体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19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15个村实现农体工程全覆盖;4个乡镇社会足球场,2个多功能篮球场,3条健身步道,1个全民健身中心,2个网球场,13个国球进公园进社区,8个高标准篮球场和3个社区3人制篮球场等体育设施。
“石阡县体育场地总面积64.0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2.32平方米,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服务设施完善,开展了多层次的体育赛事活动,为‘动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石阡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群体中心主任邓光明说。
石阡还将青少年体育作为重中之重,并依托不同载体加大体育人才培育。其中,全县校园足球特色建设成效显著,18所学校被列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县第一初级中学和县第一小学已成为铜仁市足球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可通过跨区(县)域或跨学区进行招生。石阡县近年来积极组队参与省市乃至全国赛事,佳绩频传,运动员杨华强在2024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邀请赛暨国家残疾人游泳测试赛获得男子S7级100米仰泳第一名、男子S7级自由泳第一名。
动起来石阡亮点
“那个场面十分热闹,到处都是人,舞龙场景也很震撼,茶灯队、板凳龙也很有地方特色。”说起年初举办的“毛龙醒春·福泽泉城”为主题的石阡县非遗民俗闹新春系列“仡佬毛龙节”,市民毕万娟如今仍记忆犹新。
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是石阡县重要的文化资源,石阡县深谙“融合”之道,将文体活动视为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强力引擎,“来尧上·共赴春日之约”石阡县非遗民俗闹新春系列之“仡佬敬雀节民俗文化周”期间,石阡县尧上民族文化村吸引了省内外11万人次游客前来游玩,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000万元。
借助“节庆搭台、文旅唱戏”发展模式,石阡既让非遗文化项目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也让更多人通过一场热闹的民俗盛宴,记住石阡的独特韵味。
主动出击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石阡一方面积极组织优秀队伍参与各级各类赛事,另一方面以文艺汇演、非遗展示等构建联动格局,加强与湖南、重庆等地的游客互送、资源互推,实现“体育搭台、文旅唱戏、区域合唱”的联动发展模式。
“动起来”的石阡县,文体旅深度融合实践正慢慢成为可感可及的现实:石阡被贵州省体育局授予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称号,今年1至6月共接待游客26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实现游客总花费23.89亿元,同比增长11.23%。
从全民热情的广泛激发到基础设施的加速完善,从文体人才的精心培育到区域联动协作的深化拓展,石阡以“动”为笔,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热闹非凡的文旅画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