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abb6509061f3c52aa1e564410f8eb9_Z91F-hesictc1431303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贵州近现代教育开拓者周恭寿

  周恭寿,民国著名教育家,贵州近现代教育开拓者,贵州省首任教育厅厅长、贵州大学校长。字铭久。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贵州麻哈州(今麻江县)景阳乡人。周恭寿生于书香仕室家庭,家族中先后有5人中过举人。其祖父周之翰,亦名侪亮,字西屏,清咸丰元年(1851年)恩科举人。同治元年(1862年)应试,以第一人补援内阁中书,后任诗读官至知府。父周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乡试举人,官至福建盐务会办。嫡堂叔周该,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历官知县。叔周询,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历任知县、道尹,重庆银行行长等职。周氏一门五举人,充分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渊源学风。周恭寿胞弟周昌寿,字颂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周恭寿资助他同赴日本留学,先人东京一高等学堂,后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继续帝大研究院深造,专攻物理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留学历时13年,拒绝校方动员留日做事,于民国8年(1919年),满怀科学救国抱负回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审后在大夏大学、交通大学任教。他的著作、译作甚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物理学家,1950年逝世。周恭寿昆仲号称麻江“双璧”。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其家族后来,共培养出了6个大学生(含1个研究生),他(她)们是其子女同康、同原、同昭、同煌、同文以及外甥严斌。周恭寿第四子周同煌,民国15年(1926年)生,曾任大夏大学学生会主席,民国37年(1948年)在一次反饥饿、反内战游行中被捕,关押一年多,在狱中加人中国共产党。得上海卫成司令部副司令,贵州贵定县人宋思一关照,并请上海知名律师杨述祥出庭当辩护律师,以“反美无证据”为辞,被迫释。新中国成立后在淮阴地区水利局工作,任副局长,1978年12月病逝。

  周恭寿自幼秉承家教,学习勤勉。贵州学政严修《香馆使黔日记中写道:“麻哈文童周恭寿叔侄作俱佳,为全郡所弗及,恭寿器字轩昂,颇不寒俭,美才也。”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周恭寿以优异成绩人贵州经世学堂学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庚子、辛丑并科乡试中举,后任黔西州书院主讲。光绪三十年(1904年),任贵州大学堂教员。是时,贵州巡抚林绍年为开办新学,解决师资奇缺问题,经奏准可派遣留学生。即在贵州大学堂考选贵州第一批留日学生8名,于次年由周恭寿、廖杭带队,赴日本留学和考察教务。周恭寿随即入日本宏文学院师范科学习,两年后毕业回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周恭寿毕业回国,在贵阳筹建两等小学堂10所,任总堂长。他经常巡视各所学堂,整学风,并举行学生运动会,提倡体育锻炼。宣统元年(1909年),周恭寿出任贵州教育总会副会长,主持高、初两等小学堂学生在贵阳南郊新军操场举行的运动大会。因办学成绩显著,获督学使陈荣昌嘉许。同年,当选为贵州谘议局议员、副议长。宣统二年(1910年),他以贵州谘议局代表身份赴北京,参加请愿召开国会,并参观了各地新学。从而形成一个观点:“黔之、”回黔后,在贵阳创办第二所官立中学堂,并主持出版振兴,教育为大。《贵州教育官报》。宣统三年(1911年)11月,贵州辛亥革命胜利后,贵州谘议局改为立法院,人员未变动,原谘议局议长谭西庚回石养疴,由副议长周恭寿代理院事。次年,滇军唐继尧进入贵州,颠覆贵州军政府,驱除代理都督赵德全,并刻印信曰“大中华国贵州都督府印”照会省立法院,周恭寿以南京政府已定国名为“中华民国”,唐去一“民”字,违背统一法令、不予接受,经院内会议讨论都同意他的意见,退还该照会,唐不得不销印另刻。

  民国元年(1912)5月,奉教育部命令改学堂为学校,官立中学堂遂定名为“贵州省立模范中学校”,周恭寿仍任校长。民国2年(1913年),周恭寿出任遵义知府,为官清廉,政声显著,并倡导编修《续遵义府志》民国5年(1916年),任四川省川西道道尹。民国6年(1917年),当选会参议院参议员,次年到北京报到。国会解散后,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整军北伐,出任大本营谘议。民国11年(1922年),周恭寿以议员身份出席国会。因曹锟贿选总统,周恭寿拒绝受贿,愤然离开,行至武汉,向国会致电“弃权”。民国16年(1927年)4月,任贵州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26日,国民政府任命他兼任贵州省教育厅厅长。他致力于改进贵州省中学布局,任内将8所中学收归省办。在视察都匀十县联合中学时,发现学政不良,遂斥令改组,改名为贵州省立第五中学。民国17年(1928年)贵州省主席周西成委托周恭寿创办贵州大学,并任校长,校址建在贵阳南明河畔(今筑城广场处),设文理预科各1个班,学制两年,设土木工程、矿业、经济、军事专科各1个班,学制3年,共招生200多人,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校任教,为贵州培养了第一批大学生。民国21年(1932年)后,他历任贵州省政府委员、省禁烟委员会常务委员。他所起草的《贵州省学产整理委员会简章》《贵州省立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食盐专实议案》审议书和会同审议的《县长考试规程》《各县酌留警士议案》以及派员查禁炉山、龙里、瓮安、平越、麻江等县种鸦片事宜,都获议决执行。民国25年(1936年)12月,周恭寿主持省赈济会议,决定对安龙、麻江等8县受火灾的785户拨赈济专款7850元(银元)予以救济。麻江县下司镇大街受灾60户,领得救济款650元。次年,周恭寿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民国28年(1939年),任行政院谘议。民国29年(1940年),任贵州省政府顾问。次年(1941年),回麻江闲居,于室书联云:“不因誉而为乡愿,有责兴亡在匹夫。”后应聘为陆军通讯兵学校高级顾问,随校入川。民国35年(1946年)当选制宪国大代表,民国37年(1948年)当选为行宪国大代表。后定居上海。

  1950年9月,周恭寿因患中风逝世于北京,享年74岁。

  周恭寿热心于桑梓教育,为家乡子弟深造提供机会。民国26年(1937年),在家乡倡办景阳小学,并捐出田地数亩作为建设用地。他返乡居住后,到乐坪、景阳等学校考察。为了提高各学校师资质量,与时任麻江县县长拓泽忠商议,举办师资训练班,全县有100多人参加训练,并到该班作教育工作讲演。后又在贵阳和当地积极奔走,筹办麻江中学,他担任麻江中学筹备会名誉董事长。经过其运筹和督办,麻江中学于民国28年(1939年)得以顺利开办。1942年,麻江中学增设高中部,他推荐学生廖昌斗任校长,并嘱女儿同原(大夏大学毕业)到麻江中学任英语教师。

  周恭寿还热心于地方修志事业。在遵义知府任上,倡修《续遵义府志》,延请遵义著名学者杨兆麟、赵恺担任总纂,于民国25年(1936年)出版,续志共10册23卷30万字。亲力总纂民国《麻江县志》。周恭寿任贵州省教育厅长时,视察教务至麻江,询问往年采辑资料,知其足以增编为县志,乃商官绅设局,任邑人熊风铎(留日学生)为起草主任,复延请独山万仿韩、梁维翰至县斟酌损益,编纂县志,后由他亲自总纂润色,“始底于成”。民国27年(1938年)麻江县第一部志书出版发行,全赖周恭寿倡议、指导与主笔。全志6卷共30余万字,是一部收载珍贵史料和有较高资治、教育价值的著作。他日常酷爱记日记,并将所记日记辑为两部:一部取名为《鹤林人语》,专记政务活动和评述时局;另一部取名为《生活日记》,记述家事、个人言行之类内容。惜已散佚。周恭寿擅长苏体字,有对联、碑文墨迹传世。所写旧体诗,诗意浓郁,文韵铿锵;尤其是一些政治讽刺诗,笔力犀利泼辣,寓意生动贴切。

  周恭寿一生屡任教职,严律于教,付出了艰辛。其又在宦海中浮沉多年,所获薪资没有建房屋置田地,几乎都用在供给子女等读书开支上,甚至有时不得不为窘境而寄居他人家中生活。他常嘱咐子女,只有读好书才是一辈子受用不了的,学习知识方能报国为民,靠祖上遗产生活是不会有出息的。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