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abb6509061f3c52aa1e564410f8eb9_Z91F-hesictc1431303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贵州自治学社的发起者张百麟

  张百麟,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政治家,贵州自治学社的发起者贵州辛亥革命组织者、领导者。字石麒,号景福。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原湖南长沙。其父张瀚,字奕安湖南长沙人,以知县分发贵州,历任坡脚(属安龙县)、百层河(属贞丰县)等地厘金局总办和开州(今开阳县)知州,后定居贵阳。张百出生官宦人家,自幼好学。光绪十八年(1892年),15岁时即为贵阳府诸生,“性通脱,喜结纳,财物无所私,交游无门户,行为不拘小节,有奇侠之气”。18岁起,发愤读书,潜心研读政法译著,遍览《民报》《复报》《洞庭波》《鹃声》《云南》诸杂志。经史子集佛老兵刑等书,无不涉猎。胸怀大志,喜爱交游,常与哥老会人士往来,广交四方之士,无一日不与人聚首,尝曰:“宁可灶中无烟,不可座上无客。”青年时拜贵州维新名士吴嘉瑞(号雁州)为师,接受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后在贞丰结识“仁学会”骨干钟振声、钟振玉、胡刚等人。其父调任开州,张百麟随往,又结识了开州钟昌祚等人。居贵阳,则与贵阳名士乐嘉藻、周培艺、平刚、黄泽霖、彭述之等数十人“往从过密”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百麟赴日本留学,人早稻田大学法政速成科,次年归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百考人贵州法政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入同盟会,为同盟会贵州分会支部长。宣统元年(1909年),当选贵州谘议局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10月,召集秘密会议,成立总揽起义计划的10人委员会作为最高指挥机关。11月5日,贵州光复,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张百麟被推举为枢密院院长。民国元年(1912年)2月2日,贵州发生“二·二”事变,张百麟被迫出走上海。是年8月,张百麟加入国民党。民国6年(1917年)7月,张百麟离京至沪,参加护法运动。

  张百麟流亡沪、宁、楚、粤期间,大部分时间以卖文为生,但其文稿多已散佚,现发现的仅有《黄泽霖传》,另有《书怀》等诗传世;其病故前曾撰写完《约法战争纪要》一书。

  民国8年(1919年),张百麟病逝于上海法租界明德里寓所,时年41岁。孙中山闻讯,派人料理其后事并予以抚恤。民国11年(1922年),贵州省政府追认张百麟为辛亥革命首要功臣。民国33年(1944年),贵州省政府在贵阳市河滨公园大门右侧土坡上立张百麟纪功碑一座,由平刚撰写“张石麒先生光复记功碑”碑志铭。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百麟遇到了一些志趣相投的人物,其中有教员张鸿藻和学生张泽钧、周培桥、黄人瑞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张百麟组织自治学社的基干力量。是年11月,他召集黔中名士30余人在贵阳田家巷镜秋轩照像馆成立贵州自治学社,推张鸿藻为社长,张百麟自任理事,实际负责该社社务,主管发展组织、宣传、联络等。学社以“合群救亡”为宗旨,主张从个人自治以求地方自治和国家自治,标榜平民主义和“宽大主义”,以“学会”之名而行“革命”之实。自治学社是贵州唯一具有全省规模的资产阶级团体。在自治学社成立会上,张百麟慷慨陈词,他说:“吾侪对于瓜分警告,不在乎痛哭流涕,惟在讲求救亡之方法。据不妄愚见,吾侪现今保国,当用‘国民责任说’;将来立国,当用’国家主体说’……吾侪决心坚确,次第进行,救亡问题当不难解决。”自治学社成立后,张百麟放弃学业,专心于社务。在《黔报》上撰文宣传新思想外,常公开演讲,鼓吹革命,号召拯救民族于危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百麟经彭述文介绍,写信给远在日本的平刚,要求加入同盟会。经在日本的同盟会贵州支部研究和孙中山批准,决定接纳贵州自治学社,“共认自治学社为同盟会同志,而与之通消息”,并赠送《民报》十余册,自治学社自此开始接受同盟会的领导。自治学社集体加人同盟会后代行同盟会贵州分会职责,平刚任同盟会贵州分会分会长,张百麟为同会贵州分会支部长,负责会务。期间,他积极刊行《自治学社杂志》、筹办《西南日报》。宣统元年(1909年)又创办公立法政学堂,以普及“法政学理于一般青年”,培养选拔地方优秀青年,而应当时政治之需求,为自治学社储备干部。自治学社积极在全省发展组织,并广泛联络军、政、学各界,先后在全省各地建立了数十个分社,发展社员达3万余人,成为贵州辛亥革命的主力军。同年,张鸿藻辞职,推选钟昌祚为社长,朱、龚文柱为副社长,但实际责任仍由张百麟承担。

  这期间,贵州自治学社与宪政预备会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当时宪政预备会中的唐尔镛是教育会长,把持全省学款、学产和贵阳的所有公地。张百麟为了打破宪政预备会一统的局面,代表自治学社柬请唐尔镛召开教育会议,提出划分教育基金的议案,得到教育界的支持,最终取得了拨银1200两的胜利。之后又利用唐尔镛的家丑在《西南日报》上发表新闻,迫使唐尔镛在贵州无法立身,出走北京。张百麟还率领自治学社成员与宪政预备会争夺谘议局、教育会、商会和农会的领导权,当时这些机构的领导权为宪政预备会唐尔镛、任可澄、华之鸿等掌握,经过斗争,谘议局实权被自治学社社员谭西庚掌握,乐嘉被选为教育会长,商会、农会实权握在周培艺手上。从此,“教、商、农三总会,自治学社皆得提挈而运用之”。宪政预备会并不甘心失败,企图打击、陷害自治学社主要负责人张百麟、钟昌祚、周培艺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云贵总督李经羲上任途经贵州时,宪政预备会即沿途派人,密告张百麟、钟昌祚、周培艺等人。张百麟得知后,面陈李经羲,“纵论庙堂政策,西南形势”,“野羲颇为动容”,认为是个人才,嘱咐巡抚庞鸿书好好任用。“百麟由是呈身政界,不仅为“贵州按察使的一等红人”,而且“身兼七职,每月收银子三百余两”,得到贵州当局的信任。

  宣统元年(1909年),贵州议局成立,张百麟当选为议员。由他领导的贵州自治学社组织发动贵州各界响应速开国会请愿运动。宣统二年(1910年)和宣统三年(1911年),广州起义和四川保路运动相继爆发,平刚按照孙中山的意旨,与张百麟商量整顿贵州革命力量,预备起事。张百麟两次与哥老会首领聚会,又与黄泽霖等商议,初步拟定五路巡防负责人名单。分别派人联络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官兵和陆军小学学生,确定“以运动新军为第一要务”的方针,并与“历史研究会”及“皇汉公”等组织取得联系,派遣自治学社社员分赴省内各地进行起义准备工作,准备相机发难。同时与省外其他革命团体联系,加强自治学社内部与外联建设。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贵阳后,张百麟召集秘密会议,成立总揽起义计划的十人委员会作为最高指挥机关,由张百麟、黄泽霖、谭景周、张泽锦、陈守廉、陈康(即陈纯斋)、廖谦(即廖子明)王炳奎、周风文、胡刚绒组成。下设三个委员会:一是军事委员会,负责指挥军事行动,张百麟为委员长,黄泽霖等十人为委员;二是民政委员会,准备建制、规划等方案,周培艺为委员长,时等为委员;三是交涉委员会,办理对外交涉事宜,谭西庚为委员长,朱焯等为委员。同时推举张百麟为总负责人,分别派人联络会党、新军、巡防营和陆军小学学生,搜集枪支弹药,积极准备起义。正当自治学社积极准备武装起义,推翻清廷在贵州统治的时候,遭到一些封建官吏、绅士、团练与宪政预备会的头面人物竭力破坏阻挠。宪政预备会任可澄向贵州巡抚沈瑜庆献策,一方面建议把张百麟调出贵阳去黎平任知府,或者捕杀张百麟、黄泽霖,并提出捕杀其他8名领导人名单。另一方面建议调兴义刘显世的地方武装500名,日夜兼程赶赴贵阳镇压革命。此外,他们还准备搞应变,抢先一步拥立沈瑜庆当贵州都督,以控制“政府军”。后经中间派蔡岳调和,两派临时达

  成合作协议。11月2日,张百麟、杨昌铭、乐嘉藻、任可澄、周培艺、袭岳等冒死人巡抚署,要求和平独立,遭到巡抚沈瑜庆的拒绝,张百麟等3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次日凌晨起义。是日夜,南厂新军首先发难,军小学起而应之,攻入城内,沈瑜庆见大势已去,遂把巡抚印信送交谘议局,巡防营撤出贵阳,贵州辛亥革命获得成功。张百麟与谘议局局长谭阳庚当即在谘议局门口升起早已准备好的“汉”字大旗,挂出“大汉都府”的牌子,宣告贵州独立。5日,张百麟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通过军政府组织大纲,张百麟被推举为枢密院院长,任可澄任密院副院长,杨荩诚、赵德全担任正副都督。此前,有军队百余人拥戴张百麟出任贵州都督,他以不懂军事,功成不居,不就都督之职。贵州军政府成立后,张百麟积极支持派军队援川、北伐;采取措施兴利除弊,平息金融风潮,节省开支以减轻民众负担;亲自率兵两营巡视盘江上游各地,解决地方纠纷。但张百麟主张“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济时艰”,对地方团练首领刘显世和宪政预备会人任可澄等人采取宽容态度。而面对宪政预备会和保守势力的活动,他既不听取劝告,又无所防范,引起平刚、黄泽霖等的不满。张百麟认为“我以至诚待人,人必无危害我者,泰然不加设备”。他的妥协退让,麻痹大意,助长了反动势力的气焰。民国元年(1912年)2月2日,刘显世派出东路巡防分统谭德等率领的部分叛军分别前往自治学社首领、五路巡防军统领黄泽霖和张百麟、张泽均等人所,进行暗杀活动,黄泽霖遇刺身亡,张百麟、张泽均等人在南路巡防统陈南生的救援下侥幸得以逃脱。张百麟逃脱后,往见代理都督赵德全要求处置乱兵,赵反劝张百麟去职暂避省外,贵州自治学社势力至此遭受重创。这就是震惊全国的贵州民元“二·二”事变。

  张百麟被迫出走后,经安顺、贞丰到广西百色,然后再经香港转赴上海。在上海经平刚介绍谒见孙中山、黄兴,陈述贵州变乱经过。5月,世凯任唐继尧为贵州都督,并欲任张百麟为浙江省长,为张百麟所拒绝。

  8月,张百麟加人国民党。在沪期间,仍然十分关心贵州政局,集约贵州流亡同志组织“西南协会”“政治促进会”等团体,创办《惧报》,佐编《民权报》,抨击刘显世、唐继尧等人,以图联合黔省人士,东山再起。民国2年(1913年),黄兴在南京组织讨袁军时,任张百为秘书长。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张百麟制订贵州起义计划,派人员赴黔北、湘边、黔西、黔桂边境等地活动,在沪设立贵州交通联络站,负责缮写、印制讨袁文件及筹款联络等,同时与贵州邻省地区革命人士签订《川滇黔三省之协约》,力谋起义,拥护共和。民国5年(1916年),黎元洪任大总统时,他出任内务部参事,兼北京高等警官学校副校长。民国6年(1917年)7月,黎元洪下台后他离京至沪,参加护法运动。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张百麟被任命为司法部长,但因其病重而未就任。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