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贵州辛亥革命先驱钟昌祚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贵州辛亥革命先驱钟昌祚
钟昌祚,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贵州辛亥革命先驱、贵州自治学社社长。名元黄,初号锡周,后改称山玉。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贵州开州两流泉(今开阳县双流镇)人,州学痒生。其父钟鸿渐,州学增生,曾供职于军需局衙门,后在镇南鲁郎山以私馆教书为生,其书斋称为“抱膝山房”,著有《逵于遗稿》,因散落未传后世。

自治学社领导人钟昌祚。图片来源:方志贵阳
在父亲严格的管教下,钟昌祚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称。光绪十一年(1885年),15岁的钟昌祚就读于开阳书院,博览群书,勤奋耕读。“夏月恒侵晨月下,浏览不休;隆冬则拥絮踞床,写读迭易”。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阳乡试,有牟姓子弟以金贿赂得中,而钟昌祚落选。众人为其不平,然他本人却十分淡然。同年,贵州提督学政严修在贵阳创办经世学堂,令各府州县选送高材生40人入堂学习。在开州知州陈椎彦推荐下,钟昌祚参加应试,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贵州经世学堂以传播新学为主,除读经、史外,增设有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员有维新派李端棻等,常向学生讲解国内外政治时事,灌输对清廷的不满。这些思想对钟昌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要拯救国家危亡,至要在武备。故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从经世学堂毕业后,即考入贵州武备学堂学习军事。时,贵州巡抚邓华熙因西部巡防营所部兵员不足,选用武备学堂的学生到巡防营任职,钟昌祚被分到兴义管带刘显世所部为哨官。其间因自行释放一名反清志士,刘显世要治其罪,钟昌祚便弃职还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林绍年任贵州巡抚间,钟昌祚官派到日本进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学。“游学日本,室内不置案几,读书写字,辄伏地而作”。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二月,钟昌祚由平刚介绍,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自治学社创办公立法政学堂,钟昌祚任堂长,并亲自教学。三年(1911年)初,钟昌祚代表《西南日报》到北京参加报界联合会。十一月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钟昌祚作为贵州军政府代表,在南京参选为议员。

1908年6月,自治学社创办了机关报—《西南日报》和《自治学社杂志》。图片来源方志贵阳
民国元年(1912年)2月2日,宪政预备会与刘显世等军人发动“二· 二”兵变,自治学社党人遭到杀害,多数纷纷逃出贵州。钟昌祚与刘荣勋、安健在昆明会合,拟一起回贵阳。2月25日,钟昌祚等3人抵达郎岱。3月6日,钟昌祚从郎岱行至安顺境内,被刘显世所派安顺管带张卓清杀害于安顺东门外牛场坝。临终前愤然而叹:“恨不死于革命之时,而死于革命之后!”享年42岁。
钟昌祚英年早逝,仅留有《滇黔道中手札》《钟谱家训题辞》《辛亥五月黔楚道中》《天人阅历》《行抵安顺致蔡凝书》等遗稿。
钟昌祚牺牲之后,英国传教士吉厚庵把这一消息带信至开阳,钟昌祚法政堂学生宋绪清(一说朱君元)前往安顺为其收敛遗体,并护其灵柩运抵开阳两流泉,安葬于赖陵东侧,封土高2米,墓碑高1.86米、宽0.8米、厚0.16米。正面书“钟先烈昌祚墓”墓碑后有铭文,记叙钟昌祚家世生平。民国2年(1913年),北洋政府北京稽勋局追赠钟昌祚为陆军少将。民国18年(1919年),国民政府赠钟家“成仁取义”匾额,再度进行表彰。次年(1920年)5月,国民政府在赖陵重立钟昌祚墓碑,墓碑上刻记表彰全文,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此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昌祚在贵州经世学堂期间,受严修、李端棻等人影响,思想逐步倾向革命。他在武备学堂毕业后,到兴义管带刘官礼所部管理军务,与士卒同甘共苦。他感到军人如果没有学识,再勇敢也无用。便常在军营中传播知识,宣讲时事。他根据形势,结合军人天职,常以文天祥、郑成功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向士兵宣讲,并亲编白话行军歌教育士兵,提高士气。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已在日本留学的钟昌祚,基本上形成了他完整的革命思想。是年二月,他与张百麟、谭景周、杨伯钊、胡刚等,由平刚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平刚被指定为同盟会贵州分会会长。同年夏,钟昌祚学成回国,在北京任西警厅分警。九月十三日,因祖父钟进华病故,钟昌祚辞官返黔,先后受聘为开阳劝学所总董、高等小学堂堂长。十月,张百麟、黄泽霖、张泽钧等成立自治学社,钟昌祚与乐嘉藻、周培艺、陈水锡、彭述史、傅义繁、潭西庚、谭環、孙镜、黄德铣等加入该社,成为首批成员。钟昌祚被公推为自治学社社长,“社务张百麟筹划,而昌祚执行之”。是年冬,在平刚的引荐下,自治学社集体加入同盟会贵州分会。宣统元年(1909年),自治学社于“各县均有分社,社员达十余万人”。学社还创办公立法政学堂,招有学生六七百人,钟昌祚任堂长,并亲自教学。同时在钟昌祚主导下,自治学社还创办《西南日报》《自治学社杂志》,宣传革命主张。组建“黔垣蕴通洫事务所”,招集近无业流浪者近百人从事沟洫劳动。创建贫民工厂招收三百多名流亡人员为工人,编为苦工队。创建“光懿女学师范”及“贞静女子小学”“贵州省城慈善会救护幼女所”“劝业女工厂”等社会公益事业,时常对这些工人、学生讲授平等自由之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自治学社成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掌握全省教育总会、商务总会、农务总会等官方和半官方机构,代表贵州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宪政预备会,成为影响贵州地方政治命运的两大社团。宣统三年(1911年)初,钟昌祚被《西南日报》推选为代表到北京召开报界联合会,此后到上海、南京等地进行革命联络活动。四月,按孙中山指示,贵州毕节人安健函告自治学社领导人,“同盟会将发难于长江,速作准备”。因自治学社社长钟昌祚在上海、南方等地“与民党接洽组织共和政府事宜”,主持事务的副社长张百麟等人即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安健向同盟总部报告,并向孙中山转陈,“革命力量仍冒死奋斗,积极发动起义以响应武昌”。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并取得了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统治。十一月四日,贵州爆发了以自治学社为核心,联合宪政预备会、新军士兵、陆军小学学生及哥老会成员的武装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六日,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钟昌祚作为贵州军政府代表,在南京参选为议员。
大汉军政府成立后,以自治学社为主与守旧的宪政预备会合作掌控政局。为争夺权利,以任可澄为首的立宪派勾结以刘显世为代表的地方保守势力及以郭重光为代表的哥老会旧势力,于民国元年(1912年),发动“二·二”兵变。自治学社领导人、五路巡防营总统黄泽霖被杀,自治学社领袖、枢密院院长张百麟出逃。革命党人云流星散,多逃往省外,大汉军政府权力旁落于宪政预备会、地方团练手里。宪政预备会人密派戴戡前往昆明,谎称贵州“公口林立,竟成匪党”,乞请云南军政府都督蔡锷派滇军唐继尧部入黔维持政局。2月4日,在上海联络工作的钟昌祚及另一位自治社负责人刘荣勋,与被孙中山从日本派回贵州指导工作的安健在昆明会合,住于灯市街鼎新栈,拟一起回贵阳。得知蔡锷已应准立宪派的要求,3人便在昆明“连日上书、登报、发函、奔走各界,冒死挽救”。2月5日,草拟《致滇都督蔡锷书》,6日把抄件交省议会,7日,钟昌祚到云南军政府拜见蔡鳄。直至10日,在获得关于蔡锷已命令唐继尧所率滇军改道入川的正式答复后,随即3人起程离开昆明返黔。25日,钟昌祚与安健、刘荣勋抵郎岱,“暂停不进,且待探得贵阳、安顺确切消息,再取进止”。时,钟昌祚已感到危险逼近,在《寄上海钟景贤(其第二子)第五号函》说道:“唐(继尧)、刘(显世)之嫉我深矣!……暗杀乌可不防也。”26日,云南北伐司令唐继尧借北伐之势,带所部滇军入安顺。29日进贵阳。3月2日,随即对贵州自治学社骨干成员、新军将士、帮会成员进行大屠杀,一日之内血流成河。次日,宪政预备会拥唐继尧为贵州临时都督。3月8日,钟昌祚果然遭受毒手,被刘显世派来的人杀害于安顺。(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