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滇缅边界勘界大臣陈灿

  陈灿(1853—1923),贵筑县(今贵阳)人。云南迤南道道员。

  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出一幅幅血迹斑斑的画面:英占香港、九龙,窥视我云南、西藏;法据安南 (越南), 觊觎我广西、云南;俄蚕食新疆、东三省,先后霸占我 154 万平方公里领土;德租借胶州湾,修筑胶济铁路,企图独霸我辽东半岛;日占台湾,又取代俄国,成为东三省的主人,妄图南下亡我中国……然而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总有民族精英应时而起,勇于担当救亡的重任。在中英勘定中缅边界的交涉中,黔人陈灿面对凶残狡黠的英方代表,沉着应对,不惧恫吓,据理力争,其维护国权的铮铮风骨赢得了国人的敬仰。

  陈灿是清光绪三年(1877)进士,进入仕途后,历任吏部主事、云南知府、道员、按察使、甘肃布政使。时人对其事功业绩、个性人格评论道:“生平具雄直清刚之气,大义凛然不可犯,经济文章复兼有之,故所至有声。”

  在云南任知府和道员时,陈灿鼓励民众植谷种桑,发展经济;他重视教育,创建经正、道成、宏远3所书院;他续修《云南通志》240 余卷,用以保存地方文献;他筹款扩修敬节堂,以此抚恤孤寡老人;他严格训练团练,以维护地方治安;他兴修水利,以消除征江水患…… 然而陈灿最被人钦佩的是在中英会勘滇缅边界中,据理力争,维护国权,保护我国的边境土地不受侵占。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兵侵占了云南片马等地,激起了当地景颇族、傈僳族、汉族、白族等人民的愤怒,民众在土把总左孝臣的领导下,进行武装反抗,打击了侵略者。在 “片马问题”还未解决之时,英人又掀起风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英勘定中缅边界。中方代表由军门(提督)刘万胜及迤南道道员陈灿担任;英方由司格德任勘界总办,觉罗智任会办。中英滇缅分界事宜,原本由中国驻英大臣薛福成与英外交大臣在伦敦订立条约,划定边界。两国本应遵守条约,然而由于时间久了,英人横生枝节,想借勘界之机,侵占我国更多的领土。陈灿接任后,迅速赶往孟阝阿,驻宿南卡江边,然后与英方会办觉罗智会面。两人首先订立禁令:“只许于附近边界线登山查勘,不准混入内地……” 为了不让英方弄虚作假、浑水摸鱼,陈灿不顾自己身体,跋山涉水,与英方逐段勘绘定线,垒石竖木,一一标记。勘绘之际,突然发生英方人员曹大林和医生被中缅边界缓冲区佤人杀死的事件。陈灿、刘万胜预感英方将借此寻衅,立即赶去询问。然而英总办司格德不肯罢休,想借此事要挟中方,企图使刘万胜和陈灿在边界划分时 “通融些”。面对司格德的传话人,陈灿义正词严地指出:“曹大林及医士到猛董(地名)赶街,既不听劝阻,又不准保护,复枪毙野佤(佤人), 以致激怒众野佤将他们杀害,一切始末情形,均已向司(格德) 总办说明,于我们有何干涉?即令有干涉,也只是我与军门(指刘万胜)承担,断不能牵涉界务。这段边界,中间是野佤地方,这边是中国云南边界,那边是英国缅甸界。我们不能越野佤地方侵占英国缅甸界,请司总办也不要越野佤地方侵占中国云南边界,办理就平允了。”

  英方见中方态度强硬,加上自己理屈,只好大事化小。之后,英方歪曲事实,力争孟阝阿以下各村寨,但陈灿坚持条约,摆事实、讲道理,剖原因、辨是非。英会办觉罗智动辄要挟,大声恫吓,想将南哈河内混指为英方国土。为此,陈灿四处搜求证据,据理驳斥对方的无理要求。双方最终达成定议:仍以南哈河分界。这次交锋,英方不仅没占到便宜,还领略到陈灿的厉害。正当陈灿与觉罗智会勘南段界务时,觉罗智见孟连一带 “田坝纵横数十里,南腊河灌溉膏腴”,侵占之意顿起。他欺陈灿是一介文官,难于跋山涉水,便要挟要一同登山指线。陈灿毫不退缩,与其遍历险阻之地,确定边界线,毫不示弱,使觉罗智无计可施,一无所获。行至打洛时,英方忽然提出“照会”, 声称南卡江以东镇边、孟连等地驻有中国军队,说这些地方按《中英缅甸条约》应属英方管辖。陈灿根据薛福成与英方签订的条约界图,当面向觉罗智指出这些地方在中国的红线界内,中国驻军理所当然,毋庸置疑。陈灿就此“照会”英方,表明中方的严正立场。然而英方不顾事实,坚持中方撤军。陈灿斩钉截铁地说道:“今日即觉罗智亲持手枪向我轰击,亦决不撤兵!”司格德见所派文案无功而回,亲自进行恫吓,但陈灿始终坚持条约规定,毫不退让。在回复司格德的 “照会” 中,陈灿严正表明 “本国沿边分驻之兵,均在本界内,并未越界,决无退回之理”的立场。面对陈灿这位不怕死的硬汉,英方的各种伎俩和图谋都一一挫败,中国的大片河山得以保全。

  1937年4月,中英勘界委员梁宇皋、张祖荫途经孟连所属的孟马时,前往凭吊清勘界大臣刘万胜及迤南道道员陈灿,“因感激两公不屈不挠之精神,及保疆土之决心”,在孟马路旁树碑纪念。碑高两丈四尺,上方镌刻“气壮山河” 四个大字,足可彰显刘万胜、陈灿的雄直清刚之气及维护国权的高尚品质。

  附:《中英滇缅勘界纪念碑》:光绪二十五年,中华甘肃西宁镇刘公万胜、云南迤南道陈公灿,奉钦命与英钦差大臣司格德,会勘滇缅南段南定河至拜桑一段界务,因双方视界歧异,各不相谋,而两公又以国家疆土尺寸不轻让,争持尤烈。翌年春至孟马,遂停勘而归。厥功未成,然而两公之赤心捍国,亦足以辉昭百世也已。本年皋等奉使续勘,经过斯土,缅怀前哲,爰刻兹石,以志景仰。

民国二十六年四月梁字桌、张祖荫敬立

  (资料整理自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人物《贵士名贤》)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