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逻辑学研究的先行者王延直

  王延直(1872—1947),原名怀彝,字穆若,号仲肃,又号剑秋。贵筑县(今贵阳)人。中国近代逻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诗人、书法家。

  王延直少年时就读私塾,后入县学为秀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贵州提学使严修在贵阳办经世学堂,亲自到各府州县选拔学生,王延直被选入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王延直参加恩科乡试,与弟和叔同榜中举,传为佳话。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王延直入选贵州派往日本官费生赴日留学。

  在日本期间,王延直读到十时弥著的《论理学纲要》,“论理学”是借用汉字对英文 “Iogic” 的意译,他认为与中文称之为“名学”相比,“论理学”更为恰当,遂在之后的行文著述中采用“论理学”这一名称。在研究论理学中,王延直把中国名学与西方论理学加以融会贯通,“名学”即逻辑学,是研究概念、判断、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以便人们正确思维和认识客观真 理的科学。但在中国,研究者少之甚少,而王延直对之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并着手编写一本通俗易懂的论理学著作,定名为《普通应用论理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王延直带着这部书稿回到贵州后,担任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贵州优级师范选科学堂、宪群政法学堂的教习,得到了传播逻辑学的平台,尽心尽力地撰著、讲授和修改《普通应用论理学》。他在这部书的《自序》中说: “予之纂著是书也,起乙巳(1905)秋,讫壬子(1912)夏,阅岁凡七。中间担任是科教授者凡十九次,稿凡十易,而后仅仅得此。”

  1913年,王延直赴任云南蒙自道道尹,将《普通应用论理学》书稿带到云南印刷出版。这册书由贵阳伦理学社发行,云南印刷局代印,在昆明印刷出版,并由开明书店等发售。该书为16开铅印本,共200多页,采用分章论述的写法,因印量很少,久之便湮没无闻。

  王延直自蒙自卸任后回到贵阳。1922年底,因政局关系,南明共济会将南明中学交政府办理,校产归公,次年春,改名为贵州省立第二中学,王延直任校长。不久,王延直调任贵州榕江县知事,后调黔西县知事。

  1927年,周西成主黔时期,其任省政府秘书长。1929年,其再任黔西县知事,受诬而身陷囹圄。后因社会舆论而被释放,王延直遂绝意仕途,赋闲在家,以诗会友,作“诗钟”以度日,著有《穆若顾诗钟选》行世。

  1982年,1913年出版的王延直著作《普通应用论理学》被云南逻辑学者发现,立即引起中国逻辑学界重视。是年在贵阳召开的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年会上,大会认为该书内容丰富,体系严谨,演绎推理部分更是有特色,是中国早期逻辑学重要代表作,而著者则是近代研究逻辑学的先行者。

  王延直研究训诂学,精通《说文》,擅长书法,以篆书为精,气势苍雄,风格独具,曾为华之鸿神道碑篆额。贵阳现代著名书法家陈恒安是他的及门弟子,其侄孙王萼华,均得其真传。

  1947年,王延直病逝于家,享年75岁。其著有《普通论理学讲义》《普 通应用论理学》《穆若顾诗钟选》等。资料整理自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人物《贵士名贤》)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