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明末西南著名彝族土司安邦彦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明末西南著名彝族土司安邦彦
安邦彦,明末西南著名彝族土司,“奢安之乱”主要首领,水西宣慰司同知。彝族,生年不详,水西那威(今贵州织金县官寨乡)人,明万历年间贵州水西彝族安氏土司贵州宣慰使安尧臣族弟、安尧臣子安位之叔安父。
贵州水西安氏土司世代多与四川永宁彝族奢氏土司联姻,明初贵州少数民族著名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便出于永宁奢氏土司。安尧臣娶四川永宁宣邦抚使奢崇明之妹奢社辉为妻。万历四十四年(1616)三月,“贵州宣慰使安尧臣病死,遗子(安位)尚幼,命其妻奢氏以宣慰职衔理事”,安邦彦为宣慰同知,掌握实权。
天启元年(1621)九月底,明王朝招募川军援辽,“崇明与子寅久蓄异志”,奢崇明主动请调两万(一说三万)马步精兵赴援。奢崇明先遣其女婿樊龙率部至重庆,久住不发。樊龙以巡抚徐可求点核其部,“汰其老弱,饷复弗继”为由,鼓动其部属起兵反明,占据重庆,杀死徐可求和道臣、知府、同知、知县、总兵官等20余名官员,分兵攻打四川之泸州、合江、纳溪,破泸州,陷遵义(时属四川)。随即奢崇明及其子奢寅集结10万之众,连克40余城。十月,围攻成都,自号“大梁王”,朝野震动,贵州全境戒严。
贵州巡抚李枟因被弹劾,6次上疏请求辞职还乡,得准,朝廷以右佥都御史王三善代之。王三善还未到任,奢崇明已陷重庆、破遵义,李枟只得“勉留视事”。安邦彦为达到称雄一方之目的,积极响应奢崇明。向李标谎称“与奢氏有仇隙,愿发己土兵剿永宁以自效”,李枟知其有反心,未许。安邦彦遂挟持安位,率水西四十八目反叛,自称“罗甸王”。安位之姐夫乌撒(治今贵州威宁县城)土舍安效良力助安邦彦马陷毕节卫城(治今贵州毕节市城),都司杨明廷被杀死,3000兵勇战没。安邦彦分兵攻陷安顺、平坝,安效良攻陷云南沾益。
天启二年(1622)正月、二月,乌撒卫城、威清卫城(治今清镇市)先后被安邦彦兵攻陷、安邦彦遂以10万军队围困省城贵阳,其军“沿山扎营,四面伏路把截”,“尽发城外冢,遍烧村寨”。时贵阳城中兵力不到5000人,原贵州巡抚李枟、巡按御史史永安及贵州按察副使刘锡玄等率军民坚守。贵州水东宋氏土司贵州宣慰同知宋万化附和安邦彦,“率苗仲九股陷龙里”,阻击镇守贵州总兵官张彦方部二万援兵。三月,安邦彦分军攻陷平坝卫城(治今平坝县城)、普定卫城(治今安顺市)、安庄卫城(治今镇宁县安庄)、安南卫城(治今普安县境)、永宁(治今四川省叙永县城)诸卫。四月,新任贵州巡抚王三善率十数骑行至平越(今贵州福泉),“聚兵征饷,期赴救”,“乞将所属湖南五府归额、京边新饷二十四万尽数与黔,以供军储。……上从之”。但因“黔饷一切仰给于楚省……然长沙、衡、永距黔三千余里,须有专官督催乃不误事”,王三善无奈只得久住平越以聚兵筹饷。
七月,明军副将徐时逢、参将范仲仁率援军近万人与安邦彦对峙于新添卫瓮城河。因粮食已尽,范仲仁率所部6000人逃走,安部趁势击溃援军。王三善在平越得旨:“援兵轻进,溃散,巡抚官节制安在,王三善姑著策励据守要害,并调度应援,将吏若有违令者以军法从事。”督促尽快进援贵阳。城外援军被阻,城内断粮断水。八月间,贵阳城粮尽弹绝,奢社辉多次“封剑”,催安邦彦着力攻下贵阳。十月,朝廷加李枟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史永安添注太仆寺少卿,以协心守城,务保万全,贵阳城中“军、政、民诸方合力,固守待援,终免失陷”。
王三善从秋徂冬,聚兵数月,终于在十二月三日率监军道向日升、副总兵刘超等将领“以一万五六千人”突进龙里,斩杀安邦彦分部头领及士兵200余人。七日,官兵在龙里毕铺,遭安邦彦主力阻击,但仍然抓紧攻击,遂大败安邦彦10余万人马,直趋老鸦关,贵阳解围。是役,安邦彦部被杀万余人,军营被烧毁120余座,获战马千余匹,安邦彦亲弟阿伦等数十头目被斩。贵阳被围困296天,“城中军民无虑数万人,及解围之日存者仅二百余人而已。乡官潘润民仅有一女亦为兵士烹食,周思稷自杀以飨士。盖食人炊骨,民无叛心,即睢阳未足比烈也!”王三善以解贵阳围之功,升为兵部右侍郎。
贵阳解围后,安邦彦率余部退守陆广(今修文境内六广镇)。数日后朝廷左右路两部兵到达贵阳;又过10日,湖南、广西、四川援兵才至。天
启三年(1623年)正月,王三善兵分二路,以副总兵刘超、参将杨明楷等安率五万人攻陆广河,然后进攻大方,以捣安位老巢;总兵张彦芳、副总兵秦明屏等率六万人攻鸭池河,以捣安邦彦巢穴。安邦彦联络奢崇明和安效良合部数万人,诱官兵深入。先败陆广河一路之官兵,参将杨明楷被俘,30余名将领阵亡;随即又败官兵于鸭池河,张彦芳率余部退守威清卫,两河之役官兵死伤四万余人。四月,安邦彦欲再犯贵阳,令土司何仲蔚占据龙里一带,派李阿二领四十八目围青岩,已以宋万化部为左援,吴楚汉纠结八姑荡、平八庄之众为右援,亲率水西主力攻贵阳。王三善遣游击祁继祖、参将王建中等率15000官兵先后攻下龙里,破莲花堡,焚烧寨子150处,并解青岩之围,斩杀叛军300余人,焚烧寨子48处。进剿八姑荡,焚烧寨子200余处。大水塘(即八姑荡)之捷,宋万化被擒处死,但安邦彦仍据鸭池河、陆广河,固守老巢。
五月,川湖总督朱燮元集中兵力攻打永宁,安邦彦遣17营队前往增援奢崇明,但奢崇明父子仍战败,退至水西。七月,王三善亲自率兵攻打大方,奢杜辉、安位焚烧大方老巢,退走火灼堡(今贵州黔西西北),安邦彦逃窜织金。随之,安位、奢杜辉母子派汉人刘光祚赴镇远乞降,总督杨述中令其回去擒奢崇明父子来献,才可许之。王三善又勒令其还须捆缚安邦彦来才行。安邦彦派其心腹陈其愚诈降,“三善轻信之,多与参赞军务,由是邦彦纤悉尽知”。王三善住兵大方数月之久,安邦彦借机召集兵马。四年(1624年)正月,因粮饷断绝,杨自中未予增援,王三善退师回贵阳途中,行至内庄,遭到安邦彦部袭击,兵败,自刎未成,被生擒斩首,同时遇害“文武乡官凡一百二十余人”。内庄之役后,奢寅自水西返永宁。
朝廷命郧阳都御史蔡复一为兵部侍郎,巡抚贵州;前御史傅宗龙为贵州巡按。傅宗龙“直渡盘江,战且行,冠悉奢破”,随之派人入贵阳擒杀陈其愚。是年八月,安邦彦率所部三万余人围凯里,朝廷命蔡复一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兼巡抚贵州,蔡复一遣总理川、湖、贵州提督土汉官兵总兵官鲁钦等将领率兵击溃叛军。十一月安邦彦分兵围普定,被官兵斩杀1500多人。安邦彦率余部逃回织金老巢,兵乘胜追剿,“缘道皆重关叠隘,木石塞山径。将士用巨斧开之,或攀藤穿窦而人,贼败。遁深箐,先后斩千余级,焚贼子巢数十里,获牛马甲仗无算”,安邦彦逃逸。
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鲁钦等将领从织金班师回省城,渡陆广河时遭安邦彦部从后袭击,阵亡士卒数千人。二月,朝廷命总督四川、湖广、陕西军务,兵部尚书朱燮元督贵州、云南、广西等诸军,移住遵义以讨伐安邦彦,命右都御史王珹为贵州巡抚。三月,安效良纠结安邦彦、奢寅攻沾益、炎方,皆被明兵击败。六月,安效良、安邦彦攻云南曲靖、寻甸,鲁钦败其于米墩山,“先后斩贼子魁五十四人,获首功二千三百五十,破焚百七十四寨”。六年(1626年)二月,朝廷命鲁钦以原官镇守贵州。时,朱燮元已由成都赴重庆。
安邦彦欲乘明军未对其出击之机,进犯云南、遵义,让奢寅专门打永宁。奢寅还未行动,被其部下暗杀。三月,安邦彦率数万部众渡鸭池河,鲁钦率军与安邦彦部连战数日。安邦彦部夜袭鲁钦部于杨家海(今黔西县境)军营,官兵尽溃,鲁钦自刎,安邦彦率部直赴贵阳。距贵阳30里处,傅宗龙督诸将分数路力战于赵官屯连战四日击败安邦彦。时奢寅已死,奢崇明年老无为,安邦彦艺抚。九月,参将杨明辉奉命前往水西招抚安位,安邦彦怒杀杨明辉,遂自称“四裔大长老”,随即率20万众攻打云南,离会城15里外,被景东土舍陶明钦击败。崇祯元年(1628年),安效良败死,“妻安氏与子其爵争袭,安氏请得乌撒卫以自赎,弗许”,遂废乌撒。
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朱燮元亲率主力住陆广一带,安邦彦与奢崇明集结10余万兵力攻永宁。朱燮元令住守永宁到赤水一带的贵州总兵
许成名佯退,派三路大军直捣其老巢。安邦彦、奢崇明联军退至红土川,全军大溃,安邦彦、奢崇明战死。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安位遣使乞降,朱燮元与其约之:“一贬秩;二削水外六目地归朝廷;三、献杀巡抚(王三善)者;四,开毕节九驿”。安位应之,得保留宣慰使职,但也“无贵阳地”,朝廷于水外六目地设镇西卫。崇祯四年(1631年),明廷废除水东宋氏土司,于其辖地置开州(今开阳),以流官统治,为贵阳府属,并设敷勇卫。
安邦彦之墓位于织金八步镇约二三公里处的雁子崖下,是一座硕大的土坟,坐西面东,正对朝阳升起的地方,一块八尺高的青石大碑上用彝汉文字清楚写着:“大明敕封贵州宣慰同知、水蔺乌沾四裔大长老安公邦彦之墓”。(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