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山东巡抚 清代文人朱定元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山东巡抚 清代文人朱定元
朱定元,清雍正乾隆间名宦,诗人,山东巡抚,终官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字奎山。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贵州黄平县南乡马场人。父朱如旭,“以孝闻行”;母程氏。朱定元有子四:长子文龙,官云南顺宁经历;次子文彬,国学生;三子文彩,湖南桂东知县;四子文虎,附贡生。
朱定元“幼凝重,六岁入小学,不事嬉戏”。长大后,师从宿儒周千里,“重内轻外,归于实践”,后补博士弟子员,在麻哈州学就读,得学政孙勷、蔡挺等赏识。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中举人,第二年会试未中,后均在重安等地讲学。雍正五年(1727年),由于黄河泛滥,朱定元被朝廷选送分发到江南,以知县署理高邮州州判,力主引水灌田。九年(1731年),建议把赈灾款项与做工结合,以救治灾害,迁扬州府江防同知。他在扬州修筑河坝时,与民工一同食宿。雍正十三年(1735年),迁任淮扬海道,再调浙江海防道。乾隆二年(1737年)丁忧,“督臣稽曾筠奏留定元,保固秋汛,再令回籍终制”。皇帝批准,朱定元只得留下来办理浙江塘工。工完,即请假回贵州,奉养老母。
清制,官员在家守孝期满后,应该回京到相关部门候旨,等待分配。朱定元服满后一直在家,奉养母亲。朝中大臣,认为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故刑部左侍郎刘统勋奏请皇帝,希望对这样的官员提拔任用。三年(1738年),谕旨朱定元不必回浙江原任,直接由贵州到北京候用。次年正月,朱定元被授予河南布政使。十一月,受命参与河工人才选定,与河道总督白钟山一起,精心策划,派专员亲自勘查。又接谕令,命他与时任浙江海防道完颜伟各自研究海防事宜,以备后用。五年(1740年),朱定元为协调河南、山东两省军政大员事,奏请乾隆皇帝,认为豫、鲁二省有总兵无提督,“凡队伍之整饬,弁员之勤惰,及墩台营房之有无,防守抚臣不相统属,难于稽查”,建议添设提督,或以巡抚加以提督衔,方便统属。乾隆皇帝认为他的建议合理“得旨允行”。是年五月,朱定元升任山东巡抚。期间,曾上书乾隆帝,奏请开采山东省煤炭。其奏曰:“东省生齿日繁,山林所产樵苏价直倍于往昔,必须煤炭接济。”他认为山东的章丘、淄川、泰安、新泰、莱芫、肥城、宁阳、藤县、峄县、泗水、兰山、郯城、费县、蒙阴、莒州、益都、临朐、博山、莱阳、海阳等县有煤炭可以开采。
他在奏折中还提出有价值的措施:一是每窑立一窑户;二是凡有雇用人夫,必用本籍之人;三是向当地政府申请“领帖”,大体相当于有证之后才能开采;四是按照相关规定缴税。这份奏折得旨“部议”,户部也即批准,自此后,山东煤炭事业得以发展起来。此期间,他还上疏乾隆皇帝,认为治民之道,在于教化和养育;随时进行切实教诲,令府州县各级政府推广教化;嘉奖推行守孝悌的事迹;对于能详报的人,不论阶层,一律予以奖励。乾隆皇帝肯定其做法,但依照法律,须依照实际情况而定。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朱定元丁母忧,回籍。九年(1744年)九月,守制满。乾隆皇帝本想擢升他为河东总督,征求直隶总督高斌等人意见,朱定元、完颜伟二人,谁更胜任。高斌分析认为,朱定元虽“诚实肯干,成绩突出”,但不敢断定他会优于完颜伟。乾隆皇帝接受高斌意见,拟擢拔他任其他职位。是年十月,朱定元授任光禄少卿,十一月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三年(1748年),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十四年(1749年),朱定元因足疾以原官致仕。
朱定元喜好古文,“生平五她嗜,惟嗜书,聚酯万余娟,老犹讨论不倦”其著述有《四书文稿》《静宁堂诗文》《河工便览》《治平要略》《海塘纪略》《黄平州志》等;另,他亦长于经济、算法、兵、农等学问,谙熟水利,在治理河工方面,成绩较丰。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朱定元逝世,享年84岁,归葬今黄平县新州镇五里桥村。
朱定元少时就十分聪颖,好古文辞。其随父回乡省亲,到黄平新州南六外善化寺周丰设立的学馆中就读,遇上时任学政陈某某。陈出上联令其对下联,上联为:小孩子口读圣贤书,手抱柱头团团转。朱定元答道:老大人身交福泽运,脚踏云梯步步高。陈又说:寒梅历雪香愈厚。朱定元对曰:红日当头热更升。陈十分赏识其聪明,嘱周丰认真教诲。
朱定元留传诗文联语较多,他在黄平修建藏书楼,亲自撰写对联:御愿黔首仰体天心归王化,书尊圣贤须崇帝德作庶民。他的诗写景叙事,如《宿月潭寺》写道:月落人方归,入寺月仍见。始知飞云高,直遮天之半。云澹月光寒,影与泉声乱。古松矗千寻,石花香一院。游赏兴未阑,禅室静堪恋。解衣投匡床,梦入三山畔。《桃源洞》:杨柳回汀合,桃花古洞开。闲云堆冷砌,片月老苍苔。鸡犬随风听,桑麻带雨栽。故人何处去?漫道避秦来。《舟中即事》:路绕西山鸟乱飞,扁舟细雨楚山孤。几家茅屋林西岸,笑启篷窗看画图。《玉峡飞虹》:清泉一径通,碧波深处隐长虹。涧云生白长疑雨,野树排清不断风。五夜鸟鸣因月上,四时山翠落江中。观澜喜见鲸波静,斜挂云桥瑞气浓。《九月登金凤山》一诗:“秋深山径绿苔封,异鸟奇花次第逢。岩带晓烟清有色,岭含宿雨静舒容。面前削壁疑无路,石畔寻踪遇好峰。缓步从容登极顶,天阊云外暮闻钟。”其散文,写得较好的有《重九游金凤山记》,惜已散佚。(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