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18日电 题:红色基因薪火传 教学竞技展担当

  贵州省第三届“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侧记

  9月16日至17日,贵州省第三届“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在贵州长征干部学院举办。

  来自贵州省9个市(州)及省委党校、省有关高校等参赛队伍齐聚娄山关下,带着30门专题教学课程和30门现场教学课程的精心打磨成果,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解读阐释及红军长征在贵州史实等,讲党的故事、红军故事、英雄故事、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弘扬长征精神,呈现贵州省党性教育的生动实践。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朱毅以《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摆脱贫困的贵州实践》为主题,设置“艰苦岁月”“党建引领”“贵州战法、经验、成就”“世界意义”等篇章,通过场景复原、互动教学等多种展示手段,带领学员系统性地回顾、感受贵州脱贫攻坚走过的艰辛历程与取得的成就。

图为比赛现场。

图为比赛现场。

  不同于其他选手“单打独斗”,中共黎平县委党校的吴蓉桃、谢晶晶以“二人组”形式参赛。这一模式借鉴自贵州理论宣传“二人讲”经验,旨在通过角色互补、内容增效,提升课程感染力与互动性。课程开发中她们也面临挑战,“最大难题是把唱红歌与讲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好,既要唱红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性修养,又要讲透其中蕴含的道理。”最终,依靠黔东南州委组织部组织的集体磨课,经专家点评把关,这一难题得以破解,课程质量也随之提升。

  “赛场上高手如云,让我切实看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具象化展示,后续我会进一步打磨课程,力争让课程质量更上一层楼。”中共毕节市委党校的参赛选手李颖感慨,此次大赛不仅是技能比拼,更是心灵触动与思想升华。

  参加本次比赛的还有高校教师。来自贵州民族大学的张铭峡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性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备赛参赛过程中,专门组织专家团队修改完善讲稿、打磨优化课程,还安排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集中审课把关。

图为比赛现场。

图为比赛现场。

  作为连续三次观摩大赛的见证者,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俊感触颇深。他表示,近年来,参赛选手的水平大幅提升,课程选题注重将红色历史与现实发展结合,紧密围绕经济建设、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新时代重点工作,让党性教育更具时代体温。同时,教学形式更趋多样化,融入案例分析、互动研讨、情景模拟等方式,极大增强了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农民日报社贵州记者站站长刘久锋作为此次大赛评委,他认为参赛选手亮点突出,不仅突破传统讲授模式,构建“问题链+角色代入”教学框架,更有优秀作品创新运用“五感教学法”,以亲身采访强化历史纵深感,借唱红歌唤醒情感共鸣,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这种身体在场、情感沉浸、知行合一的立体化教学,打破传统课堂物理边界,推动党性教育从知识传递迈向精神塑造,实现“铸魂”与“赋能”的双重价值。

  颁奖仪式上,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原副院长、一级巡视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教授,汪建新与贵州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李娅作点评。汪建新指出,教学大赛已在贵州省干部教育系统形成“百舸争流、鹰击长空”的生动局面,有力推动了课程开发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他认为,专题课的主体部分要层层递进,既有理论阐释,又有事例佐证;既有纵向追溯,又有横向比较,能够让人觉得“有货”“有料”。结语部分要干脆利落,犹如“豹尾”苍劲有力,要么激励学员攻坚克难、担当作为;要么启迪学员不断思考、身体力行。

  “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是以传承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为主线,以红色历史为脉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新时代伟大实践,全力打造的党性教育品牌。2022年以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搭建教学大赛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发系列党性教育课程,举办系列党性教育培训班,着力打造“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品牌。截至2025年7月,已承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党性教育体验式教学5批次230余人次,省委组织部举办60余期党性教育省级示范培训班,示范带动各现场教学点累计开展培训4.2万余场次,培训172万余人次。

图为

图为本次比赛获奖选手与评委合影。

  此次大赛首次将各级党校、高等院校教师纳入参赛范围,实现市(州)和党校、高教系统党性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在各市(州)、省委党校、省教育厅通过初赛等方式推荐参赛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不少于50%的省外专家加入评委组匿名评审确定参加决赛课程。同时,在决赛举办期间,现场教学比赛还新增20名基层党员代表评委,确保比赛公平公正、更加科学合理。

  此次比赛获奖课程将纳入贵州省各级党校基本培训班教学课程库,优先安排在省级示范培训班和各级党校、两所干部学院等相关培训班中授课。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静表示,通过比赛,选手们全面展示了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教学风采,全面展现了“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工作的成效,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目的。(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