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中华革命党贵州第一任支部长凌霄

  凌霄,贵州辛亥革命志士,中华革命党贵州第一任支部长。原名时雍,字汉舟,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贵州贵定县庆熙镇(今城关镇)人。幼年就读于私塾,其“性豪迈,喜结交,少年任侠”,常行抑强扶弱之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凌霄由贵定县保送到贵州陆军小学堂第三期学习,思想开始倾向革命。宣统二年(1910年),凌霄以优越的成绩毕业,升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学习,但该校学生宿舍未建成,延缓半年人学,凌霄暂回贵定,任教乡里。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首义,全国响应,贵州也于十一月四日起事,革命成功。凌霄在贵定与龙里人陈开钊一起响应,贵定光复。民国元年(1912年),贵州发生“二·二事变”,凌霄与席正铭等离开贵州至上海,自此追随孙中山继续革命。在旧民主革命中,凌霄先后任贵州军政府五路巡防营总统府厅长、贵州军政府辖军第三标营长、江苏讨袁军十八大队队长、中华革命党贵州支部长、中华革命军第一独立旅任旅长、大元帅直辖第三军第二路司令、大元帅府参军与第五师参谋长等职。民国3年(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凌霄及安健、平刚、张百麟、席正铭、杨荩城等人随即加人,并成为主要成员。八月下旬,凌霄伤愈返沪续助陈其美开展讨袁活动。

  民国16年(1927年)后,凌霄虽然继续信奉孙中山三民主义,但未参与由国民党掌握的国民政府活动,淡出权力中心10余年。抗日战争期间:凌霄以其特殊身份,营救保护了一些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如张执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沂(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1933年,陈沂因参加反帝大同盟不幸被捕判刑,关押在南京中国军队监狱。凌霄及其子凌光亚应陈沂堂兄佘万选之求,亲赴南京斡旋,出面保释,陈沂得以提前出狱。上海“八一三”抗战期间,陈沂奉命离沪到其他地方工作,是凌霄父子资助成行的)等,“对中共地下贵州省工委主要负责人邓止戈,地下党员张恒、谭兆雄等在贵定的活动,都是加以保护的”。民国33年(1944年)“黔南事变”,贵定县驻军欲行焦土抗战,凌霄出面制止,贵定县城得以保全。

  1951年3月8日,73岁的凌霄以参与“贵定反共救中国军队”反革命罪行被枪决。1991年,凌霄历经40年的冤案,终得平反昭雪。凌霄有子三,其次子凌光亚,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宪兵第六团团长,新中国成立后是贵州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参与营救和保护张执一和陈沂;三子凌光欧,原国民党中国军队官学校第十期毕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凌霄由贵定县保送到贵州陆军小学堂第三期学习。期间与二期同学沿河席正铭、同期同学修文阎崇阶等结为好友,思想日趋进步,并加入同盟会。他与张铭、喻鸿图、李元著、简书、黄之萌等属于贵州同盟会中之激进派。在孙中山的号召下,各地同盟会会员积极开展革命武装活动。是时,同盟会贵州分会会长平刚将准备好的起义檄文等派人送到贵州,力促贵州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科学会领导人张忞计划在贵阳起事响应。“张在贵阳华严寺暗设革命据点,秘密筹划起义;一面联系陆军小学监督赵均腾,教员胡成久、文崇高、廖谦、谌祖式,学生魏维新、凌霄、萧健之、艾福芸、李元著等”,图趁机劫夺省军械局,欲占领贵阳起义。不幸事情泄露,清廷到外抓捕武装起义骨千分子,张忞、王宪章等逃往省外。凌霄因未暴露,继续在校读书。宣统二年(1910年),凌霄毕业,本应升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因当时学堂新校舍尚未落成,各省学生延缓半年人校。凌霄返回原籍,在贵定私立肇基小学任数习和堂长,仍参与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四日,贵州武装革命爆发,推翻清王朝在贵州统治,光复独立,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同日,凌霄即与龙里人陈开钊在贵定,龙里响应,宣布独立。后凌霄任黄泽霖五路巡防营总统府之厅长,参赞军务和军政府辖军第三标营长,陈开钊任敢死队长。随即,凌霄与陈开钊赴贵定招募及训练新兵。民国元年(1912年)2月2日,贵阳发生兵变,黄泽霖被杀,张百麟出逃,自治学社党人云流星散,多逃往省外,军政府权利旁落于宪政预备会、地方团练手里。宪政预备会人密派戴戡前往昆明,谎称贵州“公口林立,竟成匪党”,云南滇军唐继尧部进入贵州,26日入安顺,29日进贵阳。大肆屠杀贵州自治学社骨于成员、新军将士、帮会成员。时贵州都督杨荩诚率部到达常德,北伐以援武昌。凌霄与陈开钊率驻贵定百余部属迎滇军,并向常德杨荩诚靠近。不久杨荩诚把北伐军编为陆军第83团、第84团,由席正铭、赵文彬分任团长,凌霄任第84团2营营长。2月15日,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将北伐黔军编为陆军42旅,迫使杨荩诚交出军权,83团哗变,拥席正铭为黔军荡寇总司令。凌霄及84团官兵弃常德赴辰州投奔席正铭。席正铭率北伐黔军回黔,遭到武力阻击。几经激战,正铭、凌霄等人脱离黔军赴上海。凌霄到沪后,与席正铭、李元著、阎崇阶、杨虎等13人结义,共约追随孙中山,矢志革命。

  民国2年(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于上海车站刺杀宋教仁,孙中山策动的“二次革命”爆发。在张百麟召集下,凌霄与流亡在外的安健、席正铭、戴宝辉、王度、王宪章、李元著等贵州革命党人于上海召开会议,一致决定“坚决追随孙中山先生,完成国民革命”。凌霄与席正铭奉孙中山之命,到淮北组织平淮军,与袁军战于青江浦、盐城一带,失败后回南京。随即与席正铭、王宪章等助讨伐总司令黄兴组织江苏讨袁军18大队,凌霄任队长。“与袁属之张勋、冯国璋部鏖战于紫金山、雨花台。失利后,凌霄复去上海”。是年年底赴日。民国3年(1914)5月,凌霄受派国国,前往湘西常德截持北洋军运送的枪械,准备起义。运送军的军官姚杰臣,是凌霄辛亥同时起义派出援川之营长,其部下也多是从前的黔军,如朱沛林等,与凌霄“日与往还,旧日感情当在”。故凌霄夺械得以成功,随之在湘西组织起义。不幸事泄,凌霄及欧阳煜、李贵成、田文魁、匡黄、冯云亭、李荣华等7人,被湖南都督汤芗铭所捕,枪决于常德城南郊,暴尸荒野。黎明之时,凌霄竟死而复生,得人所救(其死而复生之事,较为传奇,版本甚多),被送往上海广慈医院救治。张百麟、安健、蔡奎祥、简书、席正铭、黄烈诚等人,积极为其凑医疗费,但仍不足。张百麟只好向组织申请相关经费,陈其美续资送日本治疗后得愈。因此事牵连,凌霄之弟凌时芳被刘显世在贵州捕杀。

  民国4年(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召集全国十八省代表会,筹划在各省组建中华革命军,凌霄及张百麟、安健、席正铭、杨荩诚等参加了此次会议,凌霄被任命为中华革命党贵州支部长。10月凌霄受命,赴香港、澳门,经营西南军事和党务,并助阎崇阶、姚煊组军驱逐袁世凯心腹龙济光活动。“护中国军队兴,广东地区人民讨袁、反龙斗争形势的发展与高涨,凌霄与有力焉”。民国5年(1916年)初,凌霄任中华革命军第一独立旅旅长。时,居正率中华革命军东路军在山东与北洋军进行的激战,凌霄临危请命赴鲁驰助。受居正之命,凌霄担任昌乐县军务知事,协办安定地方,筹集粮秣,支援前线。民国6年(1917年)9月,凌霄随孙中山南下广州,联络、革命党人开展护法运动,孙中山被推举为大元帅。民国7年(1918年)4月,凌霄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随后奉命入川襄助。同年五月,孙中山被迫辞职,护法运动失败。此后至民国8年(1919年),凌霄先后任梁山、南川、巴县知事,坚持宣传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民国10年(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筹备北伐,凌霄受命为第三路游击司令。民国12年(1923年)3月,孙中山于广东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凌霄受任大元帅直辖第三军第二路司令,后又改任大元帅府参军与第五师参谋长。民国13年(1924年)元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凌霄作为贵州代表与周仲良、李元著、王度、韦杵、简书等出席大会,凌霄继续任贵州支部长。民国16年(1927年),凌霄因积极拥护孙中山二大革命政策,不为蒋介石所用,于次年被贬为中央党史编委会委员。在淡出权力中心的这10余年里,凌霄纂写了《贵州革命史》《平越各县之变记》等著述。(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