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民国时期著名植物学家万勉之

  万勉之,民国时期著名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农学博士,贵州第一批留日学生。原名万勖忠,又名万忠,号万园主人。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二月六日,贵州贵筑县(见今贵阳市)人。万勉之出身于没落的书香之家,家境清贫,“祖父熙堂公在贵阳市新街口开一家仁兴合绸缎铺;父乙青以教书为生”。万勉之兄弟三人,二弟万触忠,毕业于武备学堂,任贵州独山哨所哨长,不幸两年后病殁寨蒿营次;三弟万勣忠,字徐如,北京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留俄预备班毕业,后到广州投军,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万勉之娶贵阳李端棻侄女,也是梁启超夫人李惠仙的侄女李淑兰为妻,生有一子三女,长子民元早天,长女绂卿,后改名素琴,次女德卿,三女玉卿;后娶衡氏,生有一子四女,子方平,女慧卿、云卿、奎卿、敬卿。

  万勉之出生贵阳书香之家,“个性耿直,聪颖过人。五岁就从父亲教读,背诵古诗词,并向祖父学习书画技法,临摹碑帖”,受家风影响,自幼勤奋好学,研习古近体诗词,临摹书法碑帖,后师从贵阳薛明轩、陶任臣学习八股文章及四书五经。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贵州巡抚邓华熙上奏清廷设立贵州大学堂获准,于是年八月正式成立,聘用周恭寿、廖杭等为教习,大学设备斋和正斋,备斋学制二年,正斋学制四年,由贵州省各府、州、县选送有科举考试功名的高等生入学,万勉之则以贵阳高才生人选,进正斋法文班学习,成为贵州大学堂第一批人学的正斋学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日留学,先就读于东京宏文学院,后毕业于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农业实科,获农学士学位。回国后,应学部试,考取农科举人,旋回黔任贵州农林学堂教务长兼农科教员。宣统三年(1911年),万勉之婚后即赴京应试,考取京官,改授四川未就,任贵州农事试验场场长。民国2年(1913年)再往北京,受聘北京高等范农政专门学校教授、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寄住北京城南莲花寺阳名宿姚华寓所,拜姚华为师,研习绘画技艺,同时在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白描、花鸟、仕女、佛造像等课程。民国4年(1915年),任农部农林司主事兼中央农事试验场园艺科蔬菜科主任。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万勉之返回贵州,就任贵州省立赤水中学校长。民国27年(1938年),调任遵义师范学校校长。次年,万勉之辞职回到贵阳,先后在贵州农业改进所和贵阳敬之植物园任职,还兼任贵州大学农工学院园艺系主任、园艺试验场场长。

  万勉之治学严谨,其著述主要涉及植物学、园艺学,有《花卉园艺学》《花卉园艺》《黔中草木一斑》;另著有《花鸟画技法》《仕女佛造像技法》等,有较少书画精品传世。2006年,上海青莲阁拍卖近代书画作品,其中有一幅万勉之民国15年(1926年)所作《菩提达摩大师》,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堪称其代表作。

  民国36年(1947年)12月6日,万勉之逝世于贵阳。

  留日期间,万勉之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老同盟会,系第一批会员。即追随孙中山,投身于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活动中。民国前期,他在北京农大执教,一方面教导学生发奋图强,振兴祖国农业;一方面积极支持学生参加爱国主义运动,受当时在农大学习的中共党员、学生乐天宇和詹乐贫影响,万勉之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民国15年(1926年)北京“三,一八惨案”后,万勉之痛恨北洋政府之反动,愤然辞职,投笔从戎,南下湖南投奔国民革命第10军(黔军部队)王天培麾下,任秘书兼参议,参加北伐。王天培在兵败徐州后被蒋介石诱杀,万勉之被北洋军阀拘捕,判处极刑。经其妻李淑兰找梁启超托人援救,保释出狱。

  民国26年(1937年)3月12日植树节,万勉之率领贵州省立赤水中学学生,到城郊风景地“南景天”的荒地上植树造林,栽种香樟树苗,这是铜仁较早的植树造林活动。万勉之带领学生种植的香樟树,经过数十年的生长培育,已长大成林,被辟为赤水香樟林公园。为纪念万勉之当年的植树造林,政府在这片香樟林深处的高坡上,修筑一座六角小亭,塑起一尊由丹霞石雕成的万勉之雕像,供后人们瞻仰,以纪念他当年的活动。

  抗目战争期间,浙江大学西迁,当时备选的有三个地方:即重庆北碚,云南建水,贵州遵义,其中最重要的是校舍问题。万勉之时在遵义师范学校校长任上,其内侄李良骐来与他商量,能否利用他在贵州及遵义的影响,帮助解决浙江大学西迁后校舍问题,让浙江大学落脚贵州。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浙江大学在贵州,必然对贵州文化教育及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万勉之即与时任浙大校长竺可桢面谈,达成协议,首先将遵义师范学校部分校舍腾出,借给浙江大学使用,并说服有关方面同意浙江大学迁住湄潭、遵义,为浙江大学西迁并落户遵义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著名的植物学、园艺学家,万勉之在民国13年即编著完成了《花卉园艺学》一书,共4册,为线装毛笔小楷十六开抄本,书法与内容并美,是国内最早的园艺学专著。是书由上海黄艺锡(上海县人,字潤书,清代第一批公费留日学生)作序,黄艺锡评价是书“分通论各论,为前后编部,数十万言,用科学方法分类记载,蔚然成园艺界之渊海,不亦伟欤。余观其考核精详,目条共贯,询非研究有素者,不能道其只字”,较为公允。他还请贵州大学校长周恭寿题词,周恭寿则题诗一首,诗曰:“新著群芳谱,生生道不穷,得心传老圃,应手夺天工。草木名多识,荣枯性可通,涉园成趣日,方见此书功。”另外,亦请云南孙光庭(字少元,号拙安老人,云南名士,老同盟会员,曾任云南省图书馆、博物馆总编纂、馆长,国会参议院议员、云南省政府委员等职,知名书法家)题诗,诗日,“挥毫红紫辉云霞,手翊生春处士家。合胜护花旛十万,灌园竞说有南车。芜秽堪哀到众芳,滋兰树蕙费评章。倩君更写三农谱,开卷兼闻五谷香。”贵阳姚华题跋。是书与万勉之在民国19年(1930年)所著《花卉园艺》一书原稿,现保存于其亲属处。他的另一部植物学专著,即《黔中木一斑》,完成于民国35年(1946年),是他在贵阳华家山研究中草药余年后成果,由贵州大学校长张廷休题签。是书共介绍了贵州305种常用中草药的形状、种植、采集、特征、识别、药性、主治、附方、服用方法疗效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附有手绘彩色中草药图谱300余幅(该书原稿为抄本,五册装,现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图书馆古籍部)。(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