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辛亥贵州起义新军首领杨荩诚

  杨荩诚,辛亥贵州起义新军首领,大汉贵州军政府首任都督。又名光准,字柏舟,土家族,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4月,四川省秀山县(今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其先祖为当地的土司官,至杨荩诚父辈之时,家道早已中落为普通农户家庭。杨荩诚自幼性格沉毅寡言,7岁读私塾,因勤奋好学,深受塾师赞许,9岁丧父,由母亲艰难抚养长大。他一边苦读诗书,一边参加农田劳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杨荩诚读罢私塾便设帐教学,自谋生路。后因在当地受到歧视,便愤然弃教从武,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假借松桃籍考入贵州陆军武备学堂,学习军事技术。是时,学堂已录取17名,他一到即考中第18名,故又被称为“十八学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杨荩诚以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并得到日籍教师高山青松、岩原大山等人的举荐,被选送日本官费留学。在北京复试期间,又得到亲王荫昌的器重。杨荩诚到日本后,先后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于宣统二年(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比蔡锷先两年所毕业者也”。期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与留日同乡平刚、于德坤等人在东京加人同盟会,继又与尹昌衡、唐继尧、刘存厚、王绮昌、王恩辅等组织革命团体,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同年回国后,经部试授武举出身,不久被贵州巡抚庞鸿书调令回黔录用,先后任贵州新军第一标教官、讲武堂堂长及陆军小学总办(即校长)等职。杨荩诚在任职期间,改进教育设施,向学生和士兵灌输新的思想,暗中给予革命活动支持和方便,对陆小学学生和新军士兵,都如家长之于子弟,爱护备至,因而深得学生和士兵的爱戴。宜统三年(1911年),贵州辛亥革命成功,被推举为都督,不久即率黔军北伐援鄂。民国元年(1912年)辞去贵州都督职。次年,解甲归田。民国4年(1915年),任四川驻京代表。民国10年(1921年),因病回籍。

  民国11年(1922年)7月,杨荩诚病逝于家,归葬秀山,享年43岁。他临终时说:“半世英雄终归土,一心革命付与天。”北洋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拨款2000元治丧,并有“辛亥起义,响应武昌,建设共和,厥功甚伟,着宣付国史馆立传,以彰勋勩”等语。杨荩诚为官多年,但两袖清风,离家时有20挑谷子的田产,回来时亦仍是20挑谷子的田产。

  官统三年(1911年)武昌首义,消息传到贵州,群情振奋,经过长期酝酿待机举事的陆军小学学生和新军第一标进步官兵,于11月3日打破枪械仓库取枪举行武装起义。关键时刻杨荩诚毅然表明自己原为东京同盟会员的身份,并表示愿与大家共同行动,于是被起义新军拥为首领,并与陆军小学学生取得联系,他与新军队长赵德全立即领兵连夜人城,迫使贵州巡抚沈瑜庆交出印信,贵州宣布独立。6日,大汉贵州军政府正式成立,杨荩诚出任都督,赵德全任副都督,张百麟、任可澄分别任为枢密院正副院长,周培艺为秘书长兼行政总长。

  光复之初,杨荩诚“集众晓以改革大计,众皆乐用”。此时,袁世凯就任清廷内阁总理,令冯国璋率军猛攻汉阳,武昌告急。鄂军都督黎元洪急电告起义各省派兵援鄂,湖南都督谭延凯也致电贵阳求援。贵州军政府决定委派杨荩诚率两标新军共约3000人,于同年12月14日从贵阳出发,取道湖南援鄂北伐,以解武汉之急。杨荩诚出发前发出通电:“武昌首难竭一省之力与北虏相拄搐搘。今虏负恃徒众,凭陵江汉,义师寡弱,天下心寒。黔虽不武,万不忍首义区域,横见蹂躏,用精锐三千,即由荩诚躬自统帅,兼程赴急。肃清鄂诸,汛扫燕云,请从诸公之后。”表达了“不歼国贼,誓不生还”的决心。民国元年(1912年)2月,杨荩诚率军经铜仁,过松桃,进抵常德。此时,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北伐失去意义。杨荩诚率领的贵州北伐军奉令由湖南常德返回贵州。但因此时贵州军政府内以自治学社成员为代表的贵州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宪政预备会及地方官绅、团练为代表的反革命派之间发生激烈的权力斗争,且斗争更趋激化,滇军唐继尧以假道贵州援鄂北伐之名,盘踞黔省,并坚决阻止杨荩诚率领的北伐黔军返黔。杨荩诚只好率轻骑经武汉赴南京,面谒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报告贵州情况,并请辞职归农。孙中山对其细加劝勉,任命其为黔省都督,编其军为两团,并拨银15万元充作军饷和购买枪械款项。正当杨荩诚欲回贵州时,孙中山为南北统一大业而辞去总统职务,袁世凯做了大总统,随即任命唐继尧为贵州都督,并令杨赴北京“另加委任”。8月,被袁世凯授予陆军少将并加陆军中将衔,人民他总统府军事顾问官。杨荩诚看到已无率领军队回黔的可能,便通电辞去贵州都督职务,并有始有终,命周子光担任42旅旅长,于民国2年(1913年)1月,把北伐黔军将士交还贵州省政府,在贵阳举行退伍仪式,悉数解甲归田。杨荩诚入京,加陆军中将衔,为总统府军事顾问,非但虚职,亦为羁縻。因厌恶军阀混战,转而学佛尚空,日事静坐,不问政事。译有《日本参谋要务》二册。

  民国4年(1915年)12月,袁世凯背叛民国,复辟称帝,改元洪宪。杨荩诚又悄离北京,赴上海谒见孙中山请求带兵讨袁,因袁死而事寝。次年杨奉北洋政府之命入川接洽西南将士,至重庆闻张勋复辟,便直奔成都劝说刘存厚北伐讨伐张勋,不久张勋复辟失败,杨被任为四川驻京代表,此后多为川事奔走,数年内经常与旅京同乡筹措川局运输赴陕。民国10年(1921年)冬,杨荩诚因积劳成疾回故乡养病,次年病逝。(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