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27日电(吴治均)“粤港澳大湾区媒体黔南行”采访团26日深入走访了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小七孔景区、梦柳小镇与瑶山古寨。他们从景区提质、民族文化传承、文旅服务升级三大维度,解码荔波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更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山水风情,用镜头定格独特景致,以亲身感受为荔波的文旅魅力积极发声。

媒体团合影留念。

  采访团的首站聚焦荔波小七孔景区,是贵州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回溯2017年,景区启动提质扩容项目,从游客中心升级到步道优化,从标识系统更新到生态保护设施完善,“硬件”设施实现全方位“脱胎换骨”,不仅让喀斯特山水的“颜值”更显灵动,更让景区的文化“气质”得到质的提升。近年来,该景区先后荣获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大湾区卫视融媒体记者炫炫直言:“智慧导览图太实用了,AI能实时讲解所在景点,特别推荐大湾区年轻人来,这里不仅有看头,拍照还超‘出片’。”

  中新社记者崔程思蓓则偏爱秋日小七孔:“用‘人景皆相宜’形容小七孔秋天的景色再合适不过,秋天游客不拥挤,既能舒适拍美照,又能沉浸式欣赏绝佳风光。”

  采访团走进瑶山古寨,沉浸式感受白裤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里是以白裤瑶民族文化体验为主的人文景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陀螺之乡。因其在荔波瑶山地区保存完好,从而衍生出了猴鼓舞、瑶族服饰、树染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唯一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近年来,瑶山古寨利用独特的白裤瑶优秀民族文化本底资源,以村落变景区、技艺变技能、民房变客房、群众变演员、产品变商品的“五变”模式为抓手,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扶贫”,打造了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瑶浴养生、研学旅行等为特色的文旅业态。

  “这是我第二次来贵州,变化太大了!”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钟镇宇感慨,“不变的是依旧绝美的风景,还有贵州与大湾区人民深厚的情谊。”

  澳门日报记者苏智维更是三访古寨:“从初建时就来采访,这里古色古香,民族特色浓郁,而且广东到贵州高铁超方便,几小时就能抵达,特别适合短途游。”

  此次“粤港澳大湾区媒体黔南行”不仅是荔波文旅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更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湾区媒体人通过实地探访,为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注入了新的活力。荔波独特的山水之美、深厚的文化之韵,也为大湾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文旅选择。(完)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