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利高等教育先贤许肇南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利高等教育先贤许肇南
许肇南(1886—1960),名先甲,号石树。贵筑县(今贵阳)人。中国水利电力先行者, 教育家、古文字学者。
19世纪中叶以来,张譽、黄炎培、许肇南、李仪祉等水利先贤,他们饱含爱国之情,坚定救国之心,纷纷投身救国兴国的洪流,开启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许肇南于日本和美国留学学成后,拒绝重金聘用,毅然返回祖国,报效国家。他出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首任校长,为培养国家急需的水利人才竭心尽力。他一生为科学事业奋斗不已,为国家富强奋斗不已。
许肇南,清光绪十二年(1886)出生于贵阳,4岁丧父,由母亲谭扬秀辛勤抚育。稍长即入私塾启蒙,由于塾师的引导,他自小对古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打下了坚实的功底。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他入四川高等学堂学习,开始受到西方先进自然科学和民主思想的影响。 在四川读书期间,他倾向民主革命,并秘密加入了同盟会。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19岁的许肇南东渡日本,立志学习 “科学救国” 的本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他又从日本转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深造,成为贵州省第一位赴美留学生。清宣统二年(1910),许肇南回国投考公费留学资格,与胡适等143名考生取得第二届清华公费生赴美深造。其先入威斯康星大学攻电机工程,获得该校学士学位及电气工程师职称,后又入哈佛大学攻读工业经济和经营管理。留美期间,他被留学生推选为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长,又与杨栓、任鸿隽等共同发起,以“联络同志、研究学术,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 为宗旨,在康奈尔大学成立了中国科学社。

在哈佛大学毕业之际,许肇南到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所属的斯坎奈克塔的工厂实习。这家公司拟以重金聘任他为远东总买办,他予以婉言拒绝,打定主意学成即归,报效祖国。当时留美的胡适在日记中有记载许肇南(先甲)远道来访的内容,并作诗送之,“愿集志力相夹辅,誓为宗国去陈腐”,“君归且先建旗鼓,他日归来隶君部”,表达了对许肇南归国报效国家的由衷赞许。
1914年许肇南回国, 时任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张譽在主持全国水利工作时,深感我国水利技术人才匮乏,培养水利人才是当务之急。许肇南在拜访他时,提出了设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培养我国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建议,这与张譽的想法不谋而合,遂决定在南京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5年1月,水利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 )成立, 这是我国最早的专门培养水利工程人才的高等学府,许肇南被任命为校长。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一所完全由本国人才执教、管理的中国首座工科大学。许肇南任校长后,延请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李协(我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 )为教务部主任,聘留美学者许大雄、沈祖伟 (“河海” 第二任校长 )、顾维精(后任交通大学教务长)、杨孝述(“河海” 第四任校长)、张谟实(后任浙江大学教授、刘梦锡(后任中山陵监修工程师)等为专科教师,许肇南亲自教授英文、经济、簿记、实业经营等课程。
学校初建四年间虽被迫三易校址,却仍从欧美购置专业书籍及大批仪器、设备,相继建立起图书馆、物理试验室、化学试验室、测量仪器室、水力实验室、材料检验室、图画及模型陈列室、地质矿物标本室、测候所等。
许肇南认为水利事业关乎国计民生,每一位水利工作者都要心怀一颗爱国报国之心。他坚持品德教育和科技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因此,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革命、民主、 自立等综合教育。“河海” 成立之时,新文化运动已在北京发韧,《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学校图书室公开陈列,为学生阅读新文化读物提供了可能和方便。在自由和民主思想的影响下, 该校学生张闻天在《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 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中《社会问题》 一文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张闻天因此成为南京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河海”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它成为南京地区五四运动的中坚力量。1919年5月13日,南京成立学界联合会,许肇南被公推为临时主席和参 事长。在他的支持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广大师生始终站在反帝爱国斗争的前列。在任校长期间,许肇南还兼任了南京下关电灯厂筹备厂长的职务。在他的 领导和具体指导下,该厂创建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火力发电厂,为中国的电力工业事业开了先河。
经过不懈努力,该校培养出了我国现代最早的一批优秀水利工程专家,其中有汪胡械 (佛子岭水库总指挥、三门峡水库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水利电力部顾问 )、须恺(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总工程师 )、陆克铭等,为我国的水利工程教育和现代水利事业奠定了基础。
许肇南于1921年辞去“河海” 校长,后又任广东国立师范学校教授、广东省省长廖仲恺秘书、宜昌海关监督署监督。1927年后,许肇南深感当局政治腐败,科学救国理想在现实面前只能变为泡影,从此辞去一切职务,潜心研究起古文字学,他凭借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著有《家学古获篇》(最初称《咬 文嚼字》) 77卷和《中庸平义探》《客敦》《梅箱古暗铭识读释略》 《简鲟灵 集——经篆论证》《继志述事》《札探古董》《馨宋寓斋读书漫志》《国玺释文》 等。解放后,许肇南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参与上海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并翻译外国学者著《上海史》 中部分篇章。
1960年12月26日,许肇南病逝于上海,享年74岁。(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