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5日电 (张洪权)眼下,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做好虫害防治尤为重要。连日来,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板场、官舟等23个乡镇街道的连片水稻种植区域,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统一开展植保无人机投放天敌昆虫——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

  赤眼蜂是一种寄生在农作物害虫卵内的小型寄生蜂,主要利用害虫卵内的营养进行发育,阻碍害虫胚胎的发育,将害虫消灭于卵期。相对于喷洒农药的化学防治方法,这种方法更加绿色、生态和安全,实现以虫治虫。

  贵州卓豪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梅建飞介绍说,近期所释放的赤眼蜂是通过人工大量繁育以后,批量生产把它封装到释放器里面,就是这个桔色小球,每个小球有3000头以上的赤眼峰,这个小球释放到田间以后,24小时以内就可以羽化,羽化后的赤眼蜂会在田间去寄生害虫的卵块,主要是寄生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卵块,使害虫不能正常的孵化,从而控制害虫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本次投放赤眼蜂球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实施。每亩稻田每次投放赤眼蜂0.9万头以上,间隔3天左右连续投放赤眼蜂2次。当前,正值沿河自治县水稻稻纵卷叶螟成蛾发生高峰期,通过本次赤眼蜂的投放,可有效减轻稻纵卷叶螟为害,同时可兼治二化螟。

  “近期正在开展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作业,本次的放蜂区域主要为全县100亩以上水稻集中连片种植区域,计划放蜂的总面积为1万亩,将累计投放赤眼蜂1.8亿头以上。”沿河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朱春艳说。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大力推广粮食作物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效减轻了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