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5日电(白小婷)  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时期,在惠水县涟江街道大坡村的贵州惠水农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育秧基地,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机械化育秧工作,为水稻春耕生产“加速”,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在育秧现场,智能化育秧流水线正高效运转。摆盘、装土、播种、覆土、淋水……一系列工序在机械臂的精准操作下一气呵成。村民们将制作完成的育秧盘码放整齐,转运至育秧水田中。

育秧基地

  育秧基地

  “现在有机械化播种,我们轻松多了,用机器种一天能做到6000-7000盘,以前10个人做的活路现在一台机器就能做,效率提高了很多。”村民韦艳红说。

  贵州惠水农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世建告诉记者,今年育秧30000盘,第一批15000盘开始播种,第二批预计4月25日下种15000盘,总的育苗可移栽大田1500亩,其中大部分是订单。

  育秧是水稻种植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机械育秧不仅提升效率,更能从源头保障秧苗质量。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精准调控土壤湿度、播种深度等参数,培育出的秧苗根系发达、苗齐苗壮,移栽后返青快、分蘖多,让“机器换人”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年,惠水县集合46个500亩以上的坝区,重点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拥有“耕、种、管、收”各类农机具7.1万余台(套),全县共有育秧主体17家,计划落实机械化集中育秧280亩,已完成机育秧6.7万盘,可移栽大田3068亩。

  “全年预计完成育秧840000盘,可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4.2万亩。”惠水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王伟说,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派出农技干部320人次,为全县春耕生产进行全覆盖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推动全县春耕生产走向新高潮。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铁牛欢歌闹春耕”,惠水县正以机械化育秧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