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8日电(杨树 杨云 沈启浩 邹岑)近日,正值水稻制种抽穗扬花关键期。连日来,岑巩县各水稻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为4.2万亩水稻制种开展“赶花”授粉作业。

岑巩县水尾镇岩下坝区,农户们在给制种水稻赶花。杨树 摄

岑巩县水尾镇岩下坝区,农户们在给制种水稻赶花。杨树 摄

  走进岑巩县水尾镇驾鳌村岩下坝区水稻制种基地内,连片的稻田如绿宝石镶嵌在大地上,一排排整齐的水稻随风舞动着,卷起道道“碧波”,浓郁的稻香也随之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穿梭于田间开展人工授粉作业,以辛勤劳作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图景。

  “赶花”是保障水稻产量的核心步骤,直接关系着水稻制种的产量,每年这个时期,扬花授粉都是水稻制种的头等大事。通过人工将父本稻花花粉扬起,促进母本充分授粉,确保籽粒饱满。据制种大户杨世伟介绍,“赶粉以9天为一周期,每日需进行3次,选择正午10:00 - 13:00父本花粉最旺盛时段作业,让它的花粉跟母本的花粉相结合,提高母本的产量。”

农户们在给制种水稻赶花。杨树 摄

农户们在给制种水稻赶花。杨树 摄

  在基地赶花现场,稻浪随风起伏,田埂上,“赶花人”两人一组,将长绳横拉在一丘丘稻田间,沿着田埂快速移动,长绳在稻田里“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激起层层稻浪,将父本的稻花花粉扬起来,传给母本稻花授粉。

  筑昇公司驻岑负责人党云岳笑言道:“岩下坝区是我司在岑巩移栽时间最早的制种基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亩产可达310公斤左右。”

  近年来,水尾镇充分挖掘坝区资源优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模式,着力于打造“万亩大坝”制种基地。2025年水尾镇水稻制种面积已达5520余亩,预计年供优质良种118万余公斤,为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贡献“水尾力量”。

农户们在给制种水稻赶花。杨树 摄

农户们在给制种水稻赶花。杨树 摄

  作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和“国家级制种基地奖补县”,岑巩县采用“制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整合流转土地资源,企业与种植大户签订订单协议,并全程提供稻种、技术、农资等支持,利用农业保险政策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25年,岑巩县实施水稻制种面积达4.2万亩,实现连续五年制种面积逐年增长。随着小暑时节的到来,该县各水稻制种基地将陆续开展“赶花”授粉作业,为水稻制种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